“云端”号升空 东莞全球商用首飞

29.12.2015  09:36

■智慧城市空间信息平台云端号全球商用首飞仪式昨日举行。(记者 郑家雄 摄)

■智慧城市空间信息平台“云端号”昨日全球商用首飞。(记者 郑家雄 摄)

东莞时间网讯   昨日上午,光启科学研发的智慧城市空间信息平台“云端”号在东莞成功完成了全球商用首飞,这是我市航空航天产业踏出的第一步,也是东莞市“从0到1”颠覆式创新迈出历史性的一步。

首飞活动中,“云端”号缓缓升至空中,东莞市上空飘浮的这个庞然大物,壮观而又时尚,到场嘉宾无不赞叹。

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宝成,光启科学董事会主席、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刘若鹏博士分别发表致辞。光启科学首席技术官、光启研究院副院长栾琳博士介绍了商用版“云端”号的具体功能。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科,东莞市政府党组成员、松山湖(生态园)管委会主任殷焕明,市政府秘书长邓浩全等, 投资 机构的代表以及媒体记者等共约100人参加了活动。

合作仅一年零四天

“云端”号横空出世

“令人激情满怀,充满向往。”袁宝成回忆了东莞与光启合作历程。去年12月24日,东莞与光启合作成立研究院,一年零四天后,云端号的首飞证明了双方的合作就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云端号今天正式实现首飞,我心里这块石头掉下来一大半。”袁宝成幽默地说,之所以这块石头还要悬着那么一点点,就是希望光启、政府继续保持动力与压力,结出更多更广泛的合作果实。

袁宝成运用《从0到1》这本书的要义,点评云端号在莞全球首飞的意义。他指出,云端号的创新贡献,是双方合作的结果,有着东莞的一份努力,说明东莞一直追求颠覆式创新有了一个开始。

意义:

“东莞从0到1创新的开始”

“云端号是东莞从0到1的一个开始,但也仅仅是开始。”袁宝成希望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欢迎并支持像光启这样的新型研发机构,给予其应有的支持力度、支持气度,努力培育更多“从0到1”的颠覆式创新。

袁宝成指出,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继续运用创新引领发展,让东莞发展更好,让光启发展更好。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袁宝成指出,东莞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事业,市委市政府将继续大力推动创新驱动战略,推动创新措施落地,推动创新资源集聚,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让更多创新成果在莞生根、落地、开花、结果。

首创:

“云端”号首次运用于民用领域

目前,“云端”号的使用在民用领域属于首创。记者现场看到,“云端”号主要由浮空平台和任务系统两部分组成。浮空平台通过装载氦气载重,任务系统可以根据应用需求,携带无线基站、超级WiFi设备或无线电视、电台的发射设备,从而可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城市规划管理、大气污染监控、气象预报预警、灾情预报评估、海洋生态监测、精细资源勘测、应急事件管控以及水利建设管理等任务。

据了解,东莞这座“云端”号,可覆盖半径30公里的区域,总覆盖面积可达3000平方公里。此次首飞成功,推动东莞航空航天产业踏出了第一步,实质性推动项目建设和市场建设,将产生持续的资源聚集效应。它将催化东莞民用航空航天、物联网、大数据、创新智慧城市系统等新兴产业加速形成。

■相关链接

香蕉地里的“飞行器”

活动中,“云端号”缓缓升至几十米高空。一片蕉林上空,这个飘浮的庞然大物,犹如天空之城里的神奇“飞艇”飞到了东莞上空,壮观而又时尚,到场嘉宾无不惊叹。

“云端”号在东莞成功实现全球商用首飞,香蕉地里腾飞而起的“飞行器”,再次让东莞被全国聚焦。

这艘神奇的“飞艇”,最高可升空至2000米高空。它可以广泛应用并完成无线通信、城市规划管理、大气污染监控、气象预报预警、灾情预报评估、海洋生态监测、精细资源勘测、应急事件管控以及水利建设管理等任务。此次首飞成功,推动东莞航空航天产业踏出了第一步。

据悉,“云端”号是集通信、互联网接入、物联网监控监测、大数据收集和分析于一体的空中驻留平台,载荷大,覆盖范围广,可以有力地补充和替代卫星通信和地面塔台、基站。

■聚焦

“云端号”到底是什么?  它是“超高铁塔”也是“超低卫星”

“云端”号空中平台是一种 经济 、安全、环保、对空域要求限制不大的革命性的空中平台,应用领域极其广阔。

抬头仰望,“云端”号的空中主体宛如一艘银色的“飞艇”。实际上它是一种特种纤维囊体,总体积3600立方米,总长度41.8米,最大直径13.8米。

它可搭载400公斤载荷上升至1000至2000米高空。通过“一根缆”(光电复合缆)系留于地面锚泊系统,最后接入大数据中心,实现“超高铁塔”和“超低卫星”的功能。

在“飞艇”云端号囊体下方的多个设备舱里,装载有空中电子系统。主要用于平台基础设备及应用载荷设备的搭载,具备基本的防雨、防雷、电磁兼容、故障自检及报警等功能,并具备升级扩展及对外数据分发能力。

“云端号”能做什么?

胜任火灾预警、交通监测、密集人群筛查

目前,云端号的主要应用载荷设备包括可见光和红外成像设备。其中,广域物联网方面,具备对城市进行PM2.5、土壤、水质、气象甚至是井盖管理等相关参数监测的能力。

光学遥感方面,有一套可见光系统和一套红外系统。可见光系统主要用在密集人群的安全筛查、智能交通等领域,解决了目前交通监测区域受限,广域交通监测又很难持久的问题,可以和现有的城市天网系统相结合;红外系统主要可以用在火灾预警等领域。

“云端号”到底是如何作业的?

“一根缆”连接陆空  2厘米粗却能受力25.8吨

连接“飞艇”的地面的锚泊车只靠“一根缆”(光电复合缆)。这根黑色的“缆”只有2厘米粗,但它却能受力25.8吨。“云端”号的空中、地面互联主体就是这根系留电复合缆。空中平台系留承力、光纤传输、能源供给等主体任务都靠它完成。

“云端”号的地面主体是地面锚泊系统。该锚泊车配备了回转平台机构,保证“云端”号空中主体能随风向自动改变朝向,缆绳拉力释放系统可控制实现“云端”号空间信息平台的快速放飞回收。配备了控制中心,位于回转平台上控制舱内,通过中控平台对缆绳拉力释放系统以及放飞辅助设备实施控制。

“云端”号尾部还有三片尾翼,主要用于为云端号做姿态调整。在尾部有一个半球形的整流罩,主要起到保护吊舱、防雨的作用,此外,“云端”号上还装载有雷电防护隔离装置,保护球体不受雷电损伤。

据介绍,球体充满气大约需要3小时,在锚泊状态,“云端”号的抗风可达25米/秒,在空中抗风可达20米/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