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5家互联网公司联合发布“求职者权益公约”

22.07.2014  19:33
”   不少互联网企业代表认为,给予求职者及时的反馈不仅有助于求职者的职业规划,同时也能推动整个行业发展。 而快的打车公关总监叶耘认为,收到一份投递,给出一份反馈,是对求职者起码的尊重。

原标题: 中国15家互联网公司联合发布“求职者权益公约

   新华网北京7月22日电(顾雪琪 李唯嘉 苑苏文)求职季即将结束,然而,当不少毕业生回顾自己的求职历程就会发现,在网上“海投”简历后,因为用人单位不能及时答复而错过不少好机会。

   “投递简历后,漫长的等待最难受,在这过程中很容易做出错误决定。”刚刚入职一家互联网公司的毕业生小黄说,她给超过20家用人单位投递了简历,用人单位回复的“回去等消息”,经常让她感到“等不来消息”,而等到入职后,她却又接到另外几家公司的入职通知。

   “因为没有明确规定要用人单位立即回复,求职者在等待中丧失机会‘非常常见’。”互联网求职平台拉勾网创始人之一许单单说。

   如今,对于有志于互联网公司求职者来说,漫长而纠结的等待或许可以告一段落。7月20日,中国互联网求职平台拉勾网,联合阿里巴巴、百度、聚美优品等15家互联网公司发布《互联网求职者权益公约》承诺:对未来收到的每封求职简历,都一定做出回应(无论录取与否),并尽可能缩短求职者的等待时间。

   这是中国互联网公司首次就人才招聘问题发布联合声明。声明中还强调,对招聘职位的描述都应该真实且注明薪资。

   “之所以呼吁互联网公司一起来做这个承诺,是因为一份份求职简历,在投递之后如泥牛入海,收不到任何回音,是被求职者吐槽最多的痛点。”拉勾网CEO马德龙说。

   公开数据显示,中国有超过500万互联网从业者。他们平均跳槽周期为18个月。这意味着每个月有大约30万互联网人才处于求职状态。然而目前为止,很少有公司会对不合适的求职者给出明确反馈。

   “互联网招聘行业在过去近20年里,始终只是想着如何更好地服务企业,但求职者的尊严和权益是一直被忽略。”马德龙说,“个人相对于企业组织,原本就处于弱势地位,求职者‘有求于人’,就更弱势,大部分求职者都处于或多或少的焦虑之中。

   不少互联网企业代表认为,给予求职者及时的反馈不仅有助于求职者的职业规划,同时也能推动整个行业发展。

   “即使明确拒绝求职者,也能极大缩短求职者无谓的等待时间,从而提升整个行业闲置人才的流动效率。”科技网站果壳网的人力资源经理王迪说。

   而快的打车公关总监叶耘认为,收到一份投递,给出一份反馈,是对求职者起码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