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召开“互联网+创新人才培养”行动计划专家委员会工作会议

26.09.2016  14:10
(摄影:)

高水平大学建设要求提升本科人才培养水平,“一流大学要办好一流本科教育”。新形势下,学校本科教学如何破解改革难题,达成培养目标,彰显学校特色?去年,学校在深化本科人才培养改革实施方案基础上,提出“互联网+创新人才培养”行动计划,并于今年重点启动“互联网+资源建设”。

9月20日,为总结与推进阶段性工作,学校“互联网+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专家委员会再次召开工作会议。专家委员会顾问李克东、主任徐福荫、副校长沈文淮、教务处处长熊建文,以及各位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务处、网络中心相关负责人等参加会议。

与会专家建言献策,建议加快推进“互联网+创新人才培养”行动计划。专家委员会顾问李克东指出,学校提出基于“互联网+”实施本科教学改革,符合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必须在全校提高认识,不可拖延,加快实施。他建议学校配套“三个考核指标”考核落实情况,即各学院专业核心课程的网络化覆盖面,教师应用“互联网+”教学改革的覆盖面,以及学生接受“互联网+”教学的受益面。李克东还指出,学校应鼓励教师在混合式教学中做出榜样,树立典型。专家委员会主任徐福荫强调,协同教育学、教育技术学、计算机科学、网络中心等优势学科及单位,集中力量做好“互联网+创新人才培养”行动计划的硬件平台与资源建设,将我校“互联网+”本科教学改革做成国内高校典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卢晓中、张卫等认为,学校应加快改革,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利用后发优势,一手抓硬件平台建设,一手大力支持基于互联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激励措施,双管齐下,打造“软硬件”特色。赵淦森、皇甫全、潘战生、谢幼如、陈伟等专家委员纷纷发言,认为学校应抓紧时机,高水准定位“互联网+资源”的平台与资源建设,开放思路,内培外引,协同合作,突破改革瓶颈。

会上,教务处处长熊建文总结汇报了“互联网+创新人才培养”行动计划实施进展。今年,教务处重点加强资源建设、实践模式改革和管理保障,评选出2016年第一批“互联网+资源建设”立项项目共86项,包括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以及引进项目、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项目、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和“互联网+专业实习工作坊”项目。教务处还联合财务处等部门,制定了“互联网+创新人才培养”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暑假期间,教务处联合教师发展中心、网络教育学院、教育信息技术学院等单位,召集各项目负责老师,开展了在线开放课程设计、拍摄、上线应用等培训,完成了部分在线课程拍摄。另外,教务处正在教育实习混合编队的9大学科师范生中,组织开展教育实习远程指导工作坊试点。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教务处将择机组织项目建设情况检查。

在统筹推进下,为配合学校“互联网+”教学改革,网络中心主任林南晖汇报了校内在线教学平台开发情况。网络中心基于国际主流的开源在线学习系统Moodle开发平台,致力于加强我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和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培训。经各位专委会专家评议,与会专家一致同意网络中心自主开发建设校内在线教学平台,建议提升技术支持功能,更好支持学校改革发展。

沈文淮做了会议总结。他感谢各位专家委员的大力支持,感谢教务处、网络教育学院、教育信息技术学院、网络中心等在暑假期间坚持努力工作。他指出,在新时期,学校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依托“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发展,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支持学生自主发展,培养卓越人才。近期实施的“互联网+创新人才培养”行动计划,一是加强顶层设计。依托校内优势学科,科学制定了实施方案,设置工作机构,分工推进。二是突出重点。近期重点要解决“三个不足”,即网络硬件条件不足、教学信息化平台不足和网络化教学资源不足,同时,大力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与水平。三是加强协同创新。“互联网+”行动计划是项系统工程,各学院、各职能部门和广大教师,应积极参与,协同合作,加强创新。

最近,教育部办公厅发文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名单,我校9门课程入选,入选数量在省属高校排名第一。我校还有2门慕课在“爱课程网”的中国大学MOOC上线。沈文淮说,“在专家委员会指导下,大家齐心协力,加快实施“互联网+创新人才培养”行动计划,按时完成阶段工作,我们一定有信心做出学校特色。”

作者/通讯员:教务处 | 来源:教务处 | 编辑:杨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