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过年别丢 “老年味”

22.01.2016  11:34

  ■ 徐剑锋

  本报20日报道,新春佳节已进入倒计时,各家各户都开始采购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氛围。记者在梅城老街看到,不少市民在街头寻觅传统客家的“百家姓灯笼”。

  置于“互联网+”时代,网上过年大受追捧,梅城市民在街头寻觅百家姓灯笼,“唤醒”传统年味,值得倍加珍惜和放大。

  其实,网上过春节少了些民俗味和人情味,这也是人们每每诟病“年味越来越淡”的缘由之一。譬如大家均网购年货,商场中、超市内的年味自然就会少许多;不约而同地网上订购年夜饭,菜市场里人挤人抢购鸡鸭鱼肉的场景也就成为了美好的回忆。

  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讲,不仅是团聚的节日,更是情感的交流。尽管现代社会越来越物质化、功利化,但我们终究是生活在现实世界里,网络虽好也不可太过依赖,否则不仅会使正常的人际关系被“人机关系”所取代,而且不加节制所引发的身心疾病、甚至带来的公共安全问题和社会伦理危机,都是不可小觑的。

  从这个角度来讲,当传统节日遭遇现代生活方式,我们必须平衡好“网络过年”与现实春节的关系。以拜年为例,远在千里之外的亲朋好友之间发个微信、打个电话,这个可以有;但对于那些近在咫尺的亲朋,还是多聚一聚、聊一聊为好。亲人团圆、亲情交流,这种人世间最珍贵的天伦之乐,是无法用网络来代替的。

  一言以蔽之,网络不过是人类发明的一种工具,既替代不了亲情友情,也不该主宰人们的现实生活。网络只有唯我掌控,才能让我们拥有美好的新年、幸福的生活,尤其是在合家团聚的春节期间,除夕守岁、灯会猜谜等传统“年味”要素必须传承和放大,用网络传递现代“年味”元素也不可或缺。两者之间,只有各展所长、交融互补,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年味”才能相得益彰,春节才过得更加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