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激发转型中国新动能
【聚焦“十二五”新生活新变化】
2009年以前,11月11日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而如今,“双十一”已成为广大网民的购物狂欢节。电商的火爆带动了中间快递环节和上游“淘宝村”的兴旺——今年快递业务总量将达200亿件,比“十二五”初期增长8倍,其中近七成来自电商派件;2009年以来,“淘宝村”从无到有,已发展到200多个。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2月召开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指出,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相互促进,互联网已经融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十二五”期间,互联网展现了其巨大的变革力量——“云”“网”“端”成为制造业的新基础设施,企业与用户可随时互动,实现定制化生产,互联网为提升传统产业提供了巨大空间;众筹等新业态层出不穷,数字医疗、远程教育等新产业迅猛发展,“互联网+”不断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融合创新,重构发展动力
在海尔滚筒洗衣机的内筒生产车间,几乎看不到有人在工作,整条生产线通过远程监控系统进行实时操控。利用以工业互联网为核心的智能制造,海尔获得了新一轮发展动力,2014年实现营业额2007亿元,同比增长11%。
利用工业机器人、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生产方式,成为越来越多制造企业的选择。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航空航天、汽车、轨道交通装备等行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85%,钢铁、石化、医药等行业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超过65%。
将互联网与计算智能、柔性制造相结合,实现产品生产的定制化;利用云计算技术,将分散的资源共享到云服务平台,实现制造资源的按需供应——“互联网+”正成为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新动力。国务院今年5月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要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
“互联网+”制造业让传统产业重新焕发生机,而基于互联网的创业、创新则成为经济活动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大量平台型互联网企业的出现,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和创业资源的聚集、交互和共享;众包、众筹、用户参与设计等新模式的涌现,使得大众广泛参与的扁平化、开放式创新成为趋势。
数据显示,淘宝网平台带动的个人网店数量超过900万家,腾讯开放平台累计支持的创业团队超过500万个,国内最大的众包服务平台猪八戒网累计完成众包任务385万个。
多点开花,释放消费活力
9月底上映的《港囧》总票房超过16亿元,成为票房赢家。《港囧》取得如此高票房,与其互联网发行方猫眼电影密不可分。猫眼不仅利用其活跃用户为票房创造增量,还利用大数据为其提供观影年龄、地域等参考信息,大大提升了宣传推广效率。
《港囧》借助互联网取得的成功,折射出互联网对老百姓休闲娱乐方式的改变。数据显示,30%至50%的观众通过互联网渠道选座去观影。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国电影实现的创纪录的票房收入,有一半与互联网营销密切相关。
事实上,互联网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表现在方方面面。
吃,既可以用手机APP叫外卖,也可以在网上约个大厨回家做饭;住,住房类手机应用不仅可实现房屋信息查询,还能预约看房、自动比价;行,有众多网络约租车平台供选择,汽车票、火车票、飞机票可以在手机上实时下单;用,几乎所有生活用品都可以在电商平台买到,众多O2O平台还提供上门洗车、美容等服务。
随着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日益深化,互联网不断催生和培育新的消费需求。以互联网为主导的信息经济正逐步形成巨大的市场规模,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上半年,手机支付、手机网购、手机旅行预订用户规模分别达2.76亿、2.70亿和1.68亿,半年度增长率分别为26.9%、14.5%和25%。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测算结果表明,2014年我国信息经济总量达16.2万亿元,同比增长21%,占GDP比重超过26%,已成为拉动GDP增长的主要力量。
顺时造势,筑牢“互联网+”支撑力
今年两会,“互联网+”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互联网+”创业创新、“互联网+”协同制造等11个重点行动,互联网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地位得到国家层面的认同。
几个月来,从中央部委到地方政府,构建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支撑体系成为不约而同的选择——
工信部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力推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以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推进网络提速降费为抓手,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支撑水平。商务部制定了《“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明确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等6项重点任务。
截至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已达6.68亿,固定宽带主流接入速率从2M提高到8M,全球规模最大的4G移动通信网络已经建成。工信部副部长怀进鹏表示,这些数字和事实说明,当今的中国已具备推动“互联网+”发展和不断壮大的坚实基础。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扎实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传统产业将焕发新的生机,新兴产业将不断涌现,助推中国经济迈入中高端水平。
(光明日报记者 杨君)返回光明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