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抱团,是“互联网+”自我纠偏

09.10.2015  09:46

    长假后的第一天,TMT产业掀起波澜,先是今年初联姻的滴滴快的获得了国内首张专车牌照,佐证了O2O巨头结亲的顺意与甜蜜;紧接着,美团和大众点评联合发布声明,团购市场的前两名正式宣布合并,共同成立一家新公司。

    在黄晓明和杨颖大婚当日,美团和大众亦喜结连理,惊呆了一众爱吃爱喝爱玩的小伙伴。作为消费者,我们最关心两个问题:一是此前几度擦枪走火甚至撩起膀子干架的两个团购巨头,为何突然甜蜜地“走到了一起”?合并后的美团和大众,还会一如既往地给吃货们补贴吗?

    回答两个问题之前,先一起回顾一下垂直领域的重大合并事件:9年前,名字上就水火不容的分众传媒和聚众传媒牵手,然后是优酷和土豆、京东和易迅,以及滴滴和快的在今年情人节宣布合并,直至此番美团和大众强强联合,O2O巨头联姻可谓薪火相传。众所周知,这些“最终走在一起”的公司,一开始都对对方恨得咬牙切齿,为抢占市场更频频祭出狠招。可到最后,他们都选择放下刀剑,一泯恩仇,曾经的敌人,手牵手,往前走,共襄互联网盛举。

    巨头联姻,你可以说他们是因为“”出了感情,长时间的比拼,双方各有几斤几两,已经谙熟于心,彼此知根知底,联姻也联得放心联得踏实。不过,我更赞成“利益动机论”,公司毕竟不同于个人,商场也不同于情场,“更大的盈利,更多的利润”才是这两个公司选择执手相看未来的根本原因。而从现成的案例来看,分众传媒并购聚众传媒后,前者赢得了上市,后者因股价飙升,有资本做更多的投资。优酷和土豆、京东和易迅、滴滴和快的组合后,虽然蜜月不如想象中长,但“脱单”后的日子起码过得比之前更从容。

    可能有人要问,很多企业过去之所以快速成长,正是得益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今动辄携手联姻,对企业会不会是一种伤害?笔者认为,竞争乃至拼杀都只是助力企业成长的一种方式,它不是目标,更不是终极目的,归根结底,企业遵循的是“追利”的商业规律。而当下互联网不断降低企业经营、竞争成本,企业的好斗性、嗜血性被无限放大,在“互联网没有第二名”的精神指引下,很多公司都把“干掉对手”当成了终极目标,而竞争手段也是高度同质化——左手烧钱,右手放血,一个又一个公司,倒在变了味的竞争氛围里。没有时间思考如何把产品体验做到最好,没有储备资金谋求长远发展,资源和精力,都耗在了争斗中。

    无疑,这样的格局,已经扭曲了“互联网+”的真实含义,因为创新、开放、人本等,都被杀红了眼的公司抛在了脑后。谁都知道,恶性的、大规模的、持续的烧钱,不可能一直持续。

    这是不是意味着,两大团购巨头给消费者的补贴也将行将就木?从现在的团购竞争格局来看,补贴并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一方面,排在团购网站第三名的百度糯米,今年已经获得了百度高达200亿的现金支持,面对糯米的强势竞争,合并后的美团和大众点评只有推出更多优惠和补贴,才能保住市场;另一方面,合并后的新公司完全可以将此前“内耗”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高效率回馈给市场,继续补贴是可能的。

    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后,像滴滴快的合并初期朋友圈纷飞的补贴红包雨,完全有可能在团购领域下起来,我们不妨一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