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县棉洋镇:一个洛阳围出了“九厅二十处”
罗城小学有着完善的教育教学设施。(林翔 摄)
五华县棉洋镇历来崇文重教、人才辈出,清乾隆年间出了武榜眼曾琼琲,该镇洛阳围更是出了“九厅二十处”。近日,本报镇村行记者走进棉洋,了解这个山区镇如何崇文重教,培育出代代英才。
重才爱才是传统
来到洛阳围阳光村,武榜眼的旧居“长兴楼”经百年风雨已斑驳老旧,但留在门坪上、重达200至300斤的三种“规格”的习武石依旧完好。屋内上厅角落,分别摆放着一把重60斤的小关刀和一把重180斤的大关刀。“平时我们提60斤的东西都觉辛苦,但曾榜眼要拿大关刀耍功夫。”谈起曾榜眼,当地村干部曾军宝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很多棉洋人外出返乡后都会到长兴楼看看,有外地亲朋来了,也会带他们来这里,不是尚武,而是重才、爱才。”曾军宝说,“都说‘五华阿哥硬打硬’,不单指五华人打石头厉害,更是说五华人吃苦耐劳、直爽硬朗。这些品质也让当地人才辈出。”
让棉洋人自豪的是,洛阳围出了九个厅级干部和二十个处级干部。据了解,洛阳围后期被划分为阳光村和洛阳村两个村。从这两个村出来的厅级干部,比一些县还多。
民间筹资1400万创强
棉洋镇委书记胡育灵告诉记者,棉洋以兴学为乐,以耕读为本,以知识为荣,崇文重教氛围浓厚。在一些校舍张贴的“耕可养身读可养心身心无恙定多安泰;饥能壮志寒能壮气志气不凡必有大成”“地瘦栽松柏,家贫好读书”等劝学联和流传的谚语、童谣,便反映了棉洋人对读书的重视和对礼义的追求。
棉洋人崇文重教,还体现在创建教育强镇上。来到位于天柱山脚下的棉洋镇罗城小学,记者看到,这所村级学校有两个篮球场、标准塑胶跑道,有学生毛笔练习室、国学教育班等,学生700多人。这种规模的村级小学,在广东农村乡镇非常少见。
据统计,棉洋镇创建教育强镇,先后筹资超过4000万元,用于规划、改善全镇3所中学、14所完全小学、15个教学点、1所公办规范化乡镇中心幼儿园、1所市级示范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完善各校教学设备设施等。这4000多万元中,有近1400万元是由外出乡贤、社会爱心人士及棉洋的父老乡亲募集。棉洋乡亲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练海林 黄焱 刘野 廖伟军 张炳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