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县水寨镇:“小五金”逆境求生撑起大产业

27.05.2014  10:53


在富胜五金公司车间内,工人们正在进行生产加工。(钟小丰 摄)

  ●本报记者  罗娟娟 特约记者  张炳锋 实 习 生  李艳良

  五华县水寨镇是远近闻名的“广东省小五金专业镇”。去年,该镇小五金特色产业实现总产值约10.8亿元,占了全镇工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日前,镇村行记者走进水寨镇,感受该镇家家有“金”、户户有“声”的浓厚氛围。

  丢不掉“五金”情

  家庭作坊自主升级

  在水寨镇七都村,有一条颇有名气的街道——五金街,数百米长的街道全是店铺式的楼房,不时能听见机器的轰鸣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五华是全省手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而七都村的小五金是重头戏,全村有近半农户从事小五金生产,家庭作坊达100多户。”七都村支书曾辉说,近年来,随着福建、浙江五金产品涌入广东市场,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增加,不少家庭作坊难以为继。10多年前,曾汉钦夫妇靠着8台机器、10多名工人每年有20万元左右的纯利润,去年,小作坊的利润只有3万元。“辛苦一年,收入还不如出门打工,甚至还要倒贴。”曾汉钦说。

  “很多家庭从事五金行业几十年,甚至不少是子承父业,对这个行业有很深的感情。”水寨镇相关负责人说,正是这种“五金”情深,让很多企业在夹缝中求生,或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或寻求“个性化”发展,为订单企业进行“专门定制”。邓玉宏便是该村小五金行业最早的“突围者”。记者在其经营的五华县宏发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看到,700多平方米的厂房堆满了五金制品,工人们正在机器设备和各种五金零件中忙碌着,而在厂房一角,堆放着20多台被淘汰的老机器。“近年来我们这里很多小五金家庭作坊和企业都关门倒闭,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技术落后,纯人工、半人工成本高。”邓玉宏说,要改变这种状况,提高产品技术含量、降低产品成本是关键。2012年8月,他筹资600多万元购置了4台电脑数控设备,让产品成本降低了60%以上。仅一年多时间,邓玉宏扭亏为盈,年产值达600多万元。

  “龙头”引领

  闯出一条技改新路

  在广东富胜实业有限公司,记者看到,花园式厂房内,工人们正在先进的生产线上有条不紊地忙碌着,精密和高科技仪器代替了不少手工制作。“近年来,我们购进了精密双轴数控冲床、转塔自动冲床和高科技生产设备,引进全自动生产线,这些器械取代了不少人工作业。”该公司董事长李云凤说,以前工厂员工1000多人,现在不到500人,不少工序被机器所代替。“我们从2008年起连续五年实现产值过亿元,其中2013年达到1.6亿元。”李云凤说。

  “要让水寨镇的小五金产业真正走出发展困境,必须引进大企业,通过龙头拉动,让整个行业实现转型升级。”水寨镇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该镇先后引进了富胜五金、华联机电、辉胜达五金制品等大型企业,引领全镇小五金产业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的技改新路。

  “多年来,我们把发展专业镇同发展民营经济、培育特色经济、壮大园区经济、发展配套经济、提升劳务经济紧密结合起来,以小五金构建大产业、大市场。”水寨镇镇长陈春宣说,2005年,水寨镇成立了小五金专业镇技术创新中心,通过技改创新,推动小五金企业由家庭资本向社会资本转变,由家庭式经营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由粗放、分散的低水平重复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生产转变,让水寨镇的小五金产业在逆境中实现稳步发展,逐步形成了以日用五金制品、通讯器材配件和汽车配件为重点的三大支柱产业。据统计,2013年,该镇共有小五金特色企业188家,其中规模较大的企业20家,从业人员达2万人,年产值达10.8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