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一涨潮时

31.05.2014  10:52

▲河莲花灯在飘落白玉兰花瓣的河面上随波飘行

  文/羊城晚报记者 余晓玲 图/羊城晚报记者 王俊伟

  5月29日是农历五月初一,上午10时左右,家住东莞道滘南边街的刘阿婆就牵着孙子带着几天前就准备好的河莲花以及水果、纸钱,来到了家门前兴隆河的一座码头。摆好水果,烧完纸钱,刘阿婆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简单的仪式后,刘阿婆将河莲花放入水中,让其顺流而下。71岁的刘阿婆告诉记者,自己放了几十年河莲花,每年农历五月初一风雨不改,祈求河神保佑家人特别是家中的小孩子平平安安。

  昨日的道滘镇,不仅兴隆河,道滘的永庆河、九曲河等河涌也漂满了村民放的河莲花。端午“放河莲花”这一特色民俗已在道滘镇流传上百年。

  村民在各自家门前河涌放完河莲花后,当天中午1时,来自道滘镇各个村的数十名村民集中来到东江边济川广场对面的埠头。村民们带来了数十组大大小小的手工制作的河莲花以及香、烛、祭品,河莲花均选用大红、粉红、纯白、明黄等色纸,做成立体莲花,一般有四瓣、八瓣、十六瓣、或二十四和三十六瓣不等,有单层、多层及塔状。

  相比各家各户放河莲花,这里的仪式要庄重些,几张八仙桌上早已有几名妇女摆好了水果、鲜花、香烛等祭品,在领头人的带领下,村民们神情庄重,手持点燃的香,叩首祈福。随后,由两名妇女给所有到场的人洒上柚子叶、桃树叶以及香茅草制作的“圣水”,据传“圣水”可以保佑人们来年无病无灾。随后,趁着东江涨潮,妇女们将现场的几十组河莲花放入东江中。

  仪式最后一个环节是放生,村民们将鲤鱼和螺蛳等放入东江,“寓意生生不息”,现场一位村民告诉记者。

  道滘镇文广中心顾问、72岁的吕智锦告诉记者,东莞道滘放河莲花之习俗,起源于佛教的盂兰节,在每年农历七月十四夜举行,将一盏盏用纸花做成的河灯流放在河中,据说是为了超度亡灵或为佛导航,在东南亚佛教国家至今仍很盛行,但这习俗传到了道滘镇就变了。道滘是水乡,过去人们出门以船代步,为了保佑出门远行的人平平安安,家中的主妇借用放河莲花这一形式来求得心理平衡。过去出门谋生者,多为男性,其主妇必做河莲花放于水上,祈求平安,因此相传成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