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古祠处处传承家文化

03.04.2016  10:15
卫润德(右)带领儿女清洁祖屋大门两旁刻着的家训。 广州日报记者莫伟浓 摄

    记者深入社区采访沥滘卫氏和番禺陈氏的家训故事

    “忠厚留有余地步,和平养无限天机。”这副对联是卫润德的家训,勉励着卫家三代人行医兴业。

    在文化古城广州,有许多这样的传承家训、发扬家风的故事,流传在街头巷尾。日前,记者深入社区采访了沥滘卫氏和番禺陈氏的家训故事。本报诚邀读者到广州参考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后台留言,“”家训,谈家风。

    卫氏祖孙三代接力守护乡土文化

    先辈书写家训对联

    卫润德的祖居藏在沥滘村内,跟着这位82岁的老人一路穿行,他指着路边的树木、建筑讲述着这条老村的变化,路过一棵粗壮的大叶榕树,他特意停下来介绍说:“这是我细时(小时候)亲眼看着乡民种下的。

    不多久,到了卫家祖屋,卫润德的一双儿女正在收拾家居,搬出扶梯,备好笔墨,打算重新涂画家门口的一副家训对联。“忠厚留有余地步,和平养无限天机。”这副对联是卫润德的父亲卫杰伟书写的。

    据介绍,卫杰伟曾开过一个小蚊香厂,生产名为“卫大众”的蚊香,因为价钱实惠,功效好,得到村民交口相赞。他平日乐善好施,在村民当中声望颇高。

    开药店“为群”“卫民

    经过历史变迁,20世纪80年代,卫家重修祖屋,卫润德翻找出父亲亲笔书写的这则家训对联,请专人镌刻在家门口。

    “我从来没见过爷爷,只看过他的照片,但是他留下的这句训诫,把很多观念输送到我心里。”卫家第三代卫泽荣一边细心擦拭祖训,一边感叹。

    20世纪80年代,卫泽荣成了沥滘村里为数不多大胆下海的青年,他在村里开办了第一家民办药店,取名“为群”,后来,他又在村内开了另一家叫做“卫民”的药店。

    他说,祖父和父亲业余在村里为乡民诊病,虽然都不是科班出身,但通过勤奋自学,帮助乡民解决了不少难题,对他影响尤为深远。到他创业的时候,卫泽荣首先想到的就是要做和祖父、父亲相似的事情——惠泽大众。

    家训被晚辈用作屏保

    走在村里,老人们见到卫泽荣都笑逐颜开,78岁的秋叔卫锡秋拍着他肩膀称赞:“这个后生好嘢(厉害)!村里的事,他出钱又出力。

    原来,卫泽荣不仅仅做生意,他还把大量的精力用来挖掘和保存沥滘村的传统文化,成立了醒狮队,最近还在筹划和推动沥滘大步头的改造。

    “伯爷教落(父辈教导)。”对于为什么会热衷于保护沥滘乡土文化,卫泽荣给出这个简短的回答。在改革开放之初,他亲眼看着父亲卫润德发起抢救卫氏大宗祠的工作。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卫泽荣的儿子卫国英去年从吉林大学化学系硕士研究生毕业,他没有去资薪优厚的跨国企业,而是选择了一个“清水衙门”——海珠区的文物保护部门。

    很多乡民都大叹:“唔抵(不值得)!”卫国英自己却不这样认为,因为他素来喜欢研究文史,认为化学知识在文物保护、保养上大有作为。

    谈及儿子的选择,卫泽荣称:“这是他自己的爱好和决定,我觉得很好,全力支持。我们祖上的训诫已经到了晚辈的心里。”他自豪地说,刻画在门口的家训对联,儿子烂熟于心,甚至拿来作手机屏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