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多处路面井盖密布 产权单位不同难迁移整合

03.06.2014  04:25

两广路上,多个井盖密集地分布在路上。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北京城市道路下的市政管线主要有雨水管道、污水管道、给水管道、电力电缆管(沟)、信息管道(电信和歌华有线等)、燃气管道、热力管(沟)、再生水管道等,各管道需要在规定长度内,设置井室以满足通风、维护检查等功能,即人们俗称的“井盖”。

  近日,新京报记者来到金台路与朝阳北路交叉的十字路口、京藏辅路、两广路等地实地探访,发现这里的井盖密布,且高低不平,仿佛一个个“地雷”,颠簸着过往车辆,有时还伴随着“咣当”的声响,给行车安全带来隐患。

   地点:金台路与朝阳北路

   车流中绕井盖几乎不可能

  在北京繁华的东三环外,金台路与朝阳北路交叉的十字路口异常繁忙,川流不息的车辆通过路口时都会经历一番或大或小的颠簸。

  新京报记者统计发现,在这个路口共有45个井盖,遍布在路口各个方向,有的在路中央,有的在斑马线上。在密集行进的车流中,汽车要想绕过这些井盖几乎不可能。

  根据这些井盖上的标示判断,这些井盖归属涉及雨水井、污水井、电力井、自来水井、电信井、有线电视井等。

  在金台路上,每隔五十米左右就会有一个井盖出现在行车道上。

  一位经常开车路过此地的司机称,这些井盖曾经整治过,工人用沥青为下陷的井盖与地面找平,但是没有两年就又不平了。有的井盖压过去还会发生很大的响声。

  而在这条马路西边的自行车道上,几乎每隔5米就会出现雨水或污水井盖。

   地点:京藏辅路

   每隔几十米就有“成对”井盖

  京藏高速公路四环到五环的辅路,是清河地区进出城区的主要道路,大型居住区回龙观每天也有大量汽车从辅路进出城区。然而这条路上每隔几十米就会有成对出现的井盖,且几乎都有下陷的情况。

  回龙观的业主严小姐称,她每天上下班都要开车走这条路,4S店的维修技师说她的车减震系统明显比一般的车坏得快。几乎每隔一两年就能看到施工人员将井盖与地面做成一个平面,但是过一段时间又会变成“”,让汽车颠簸。

   地点:两广路磁器口

   两广路上像在驾校“过障碍

  在两广路磁器口附近,主路上有一串十几个井盖,这些井盖相隔只有几米,车快速驶过会有比较剧烈的颠簸。其中一段东向西道路有一个向南拐的小弯,多条车道也随之一起转向,但车道内一串十来个井盖却笔直向西,车道内行驶的车辆不可避免地轧上井盖。很多不了解情况的司机看到这连成串的井盖会紧急制动,或突然并线意图绕开,极容易造成事故。

  有司机表示,两广路上的井盖凸凹不平,驾车时有越野的感觉。为了绕过这些井盖,就像在驾校练“过障碍”的感觉。

   ■ 探因

   井盖密布源于产权单位众多

  相关人士称地下空间有限、迁移难度大致井盖占据道路,因其功能各异无法整合设立共用井盖

  一个井盖就意味着一个检查井,它们又分属排水集团、市公联公司、电信运营商、热力集团、自来水集团、燃气集团、电力公司、有线电视光缆等部门。

  北京的检查井到底有多少?有关部门没有给出一个准确的数字。有媒体报道,2004年北京的检查井就已经有60多万个。

  能不能将井盖迁移至不影响交通的道路旁边,能不能将地下管线统一安置在一个大型管道中、减少井盖的数量?

  相关人士表示:难。

   井盖为何依道路设置?

  北京市规划委相关负责人说,城市道路除承担交通功能外,还是各种市政工程管线的载体,按照国家规范要求安排八种主要市政管线。“从市政管线规划的角度来讲,我们一般将市政管线优先安排在道路两侧绿化带、人行步道和非机动车道下,便于日后维护,也利于机动车的行车安全”。

  但他坦言,随着市政管线种类增多、管径加大、各管线间需保持一定安全净距等原因,使得部分管线不得不进入机动车道以下。

   井盖为何不设在路边?

  “这些管线和检查井的分布也是非常有讲究的。”北京城市排水集团第一管网分公司经理田志勇表示,“根据这些年的规律来看,都放在路边根本摆不开。有时,一条道路可能铺设十几条管线,地下空间资源非常紧张。又比如,雨水、污水管线要有一定倾斜角度,埋深从3米到几十米不等,所以一般埋深最深的埋在路中央,一般每隔50米还会设一个检查井”。

   为何不能建共用井盖?

  有部分市民建议,这些管线能不能集中在一条大型管线中统一铺设,大幅度减少检查井数量。

  业内人士介绍,除了建设年代不同、初期缺乏统一规划外,每一类井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这也是管线共线难以实施的原因之一。比如雨水井最好建在混凝土侧墙以避免井池塌陷,而自来水井就不能用混凝土地面,而是利用土壤保持水分吸收;路灯管线、交通信号的管线相对比较浅,而雨污水、燃气管线、供电电缆、电信管线等管线的建设深度就深。因此,各种检查井盖不能化整为一,把几种管线放在一个检查井内。

   井盖为何难迁移?

  道路扩建,原本在路边的井盖变到了主路上。是否能随着道路扩建把地下管线也迁移到路边?

  田志勇表示,迁移难度非常大:“先不说把现有道路刨开的难度,市区很多地方管线几乎都已布满地下,根本就没有条件迁移管线。

  有业内人士表示,一条地下管线迁移,很多时候需要多条附近的管线一起迁移。但管线产权单位不一样,迁移难度增加,产权单位利益很难均衡。

   井盖为何高低不平?

  巿规划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道路竣工通车后,沥青混凝土的路面,会环绕井盖边缘10到50厘米。由于受车辆反复碾轧,路面和井盖间缝隙逐渐增宽,继而形成井盖失稳、破损、轻微下沉等问题,车辆行驶时轻则发出“哐哐”的噪音,同时影响车辆行驶的平稳舒适性,重则造成交通事故。

   ■ 解决

   高速路快速路

   主路不设井盖

  井盖密布,其中许多与地面不相平,存在着颠车、异响等问题,影响驾驶者的驾驶舒适度,也容易导致事故发生。

  北京市政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对于问题井盖的治理,存在着三个难题:国家目前没有针对井盖塌陷的标准、问题井盖治理归哪个部门负责管理、协调产权单位没有明确、缺乏治理经费。

  解决井盖影响交通的原因,北京市规划委相关负责人建议,一方面要严格施工质量和标准,在机动车道的井盖,应优先采用具备防响、防滑、防盗、防坠落和防位移功能的“五防”井盖。同时,加强日常维护,应及时治理随时出现的损坏。

  “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的主路范围内不安排市政管线。当市政管线较多,受道路空间限制,部分管线不得不进入主干路及以下等级道路的机动车道下时,需要结合车道线和车辆行驶特性进行统筹安排。”这位负责人说,同时,建议在机动车道下敷设市政管线时,需结合机动车行驶特性、车辆轮距特性、车道线施划方法、井盖尺寸特性等进行综合分析,优先考虑将检查井盖敷设在机动车道线上或者是机动车道正中心线位置,尽量减少机动车车轮对井盖的碾轧。

  市政部门建议,市民发现井盖颠车或异响,可以拨打问题井盖的产权单位热线电话来报修。

  本版稿件采写/新京报记者 饶沛 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