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亚洲双年展广州开幕 用艺术讲述“亚洲时间”的故事

16.12.2015  15:22
原标题:用艺术讲述“亚洲时间”的故事

  岳敏君的装置艺术作品《墨衣》。  刘力勤 摄

  12月11日,首届亚洲双年展暨第五届广州三年展(以下简称“亚双展”)在广东美术馆开幕,吸引了来自中国、韩国、印度、日本、印尼、伊朗、伊拉克、黎巴嫩、俄罗斯、波兰、奥地利、意大利、德国、荷兰、英国、芬兰、美国17个国家的47位/组艺术家,共展出约50件体现“亚洲意识与亚洲经验”的当代艺术作品。参展作品涵盖了装置、影像、绘画、摄影等多个艺术领域,其中装置和影像艺术尤为引人注目。

  据了解,由广东美术馆发起并主办的首届亚双展经过了2年的艰苦筹备,通过国际艺术家和策展人的努力,以及多次学术会议研讨,不仅将展览的目光紧紧聚焦于“亚洲意识、亚洲经验”,突出中国和广东的特殊地位,形成“亚洲问题,全球表述”的办展理念,而且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框架下将亚双展的想象提升至全球性的高度。本届亚双展如何通过艺术的方式讲述“用亚洲时间校准世界时间”的理念,唤起亚洲主体意识的学术和文化思考? 

   主题 广州是亚洲气质的重要代表

  首届亚双展总策展人罗一平指出:“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有艺术生长的特殊土壤。广州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2000多年长盛不衰的外贸口岸,也是200多年来西方文化传入中国的首站。独特的百越文化底蕴和海洋文化特征,加上与中原文化、海外西方文化的不断交融,使广州在文化形态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成为亚洲气质的重要代表。在这里,借助于特定的历史空间,我们可以追踪人们通向亚洲、走向世界的足迹。”从一开始就提出的“亚洲问题,全球表述”理念,最终形成了从“广州—中国—亚洲—世界—回到广州”的完整路线。

  进入展厅,一条透光的拓片作品引起观众的注意。画家余旭鸿从3年前开始,采用传统拓印艺术,花费半年时间,在西安大唐西市东北“十字街”和耶路撒冷大卫城遗址,分别拓下长安丝绸之路起点的土路和大卫城古城石板路的印记,并制作成并行的五条十几米长的卷轴条幅。在灯光装置的映照下,大唐长安街道的车辙深沟和下水道井盖清晰可见,耶路撒冷古城中的阿拉伯文字图案也历历在目。加上两幅油画作品的重影效果,立体呈现了亚洲文明数千年的繁华。

  余旭鸿介绍说:“大唐西市是当时进行国际贸易的地方。长安十字街的宽度只有1.3米,但车辙的深度最深处却有18厘米,这是当时的木轮毂的马车留下的印记,从深度和力度可以感受到唐代首都的繁华程度。而地处亚非欧交汇之处的耶路撒冷,是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实际的交汇点。当两个文明古道的拓片连接、重叠起来,时间就是没有长度的,此时此刻站在这里,远古与当代产生了时空交错的感觉,亚洲文明的时间感油然而生。

  由岳敏君创作的大型装置艺术《墨衣》引人注目。他用上百件染上墨痕的白色衬衣向观众传达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对中国和亚洲社会产生的影响。“白色衬衣反衬出作者儿时的影像记忆,墨汁代表了历史的传统,鞭痕则暗指文化的侵入与屈服。”岳敏君希望以此唤起人们对当代亚洲文化形成过程的觉醒。

   看点 呈现亚洲腾飞的今昔

  亚洲经济的快速崛起成为展览的另一重视角。二战后日本的复苏,“四小龙”的崛起,30多年的中国改革开放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印度改革都使得世界的经济重心开始逐渐转移向亚洲。

  由北斗星小组创作的《世界工厂》2号,将一个服装厂车间搬到了亚双展的现场,在空旷废弃的“车间”内有数百台缝纫机。北斗星小组成员刘越向南方日报记者介绍,服装制造业作为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中的主要产业,对夯实国家经济基础和促使亚洲国家在短时间内的经济腾飞起到过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些制造业正在转型,关停、倒闭的很多,我们从倒闭的工厂里买回了一件件各个年代的缝纫机,有德国、日本、美国和国产的,这些缝纫机冰冷的钢铁后面,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他们用青春和血汗把经济夯实。”刘越说。

  NC小组的影像作品《郑和七下西洋》,用直观的方式再现了中国海洋史中的壮观场景。裴咏梅的油画影像作品《双重时间N0.2》展示了俄罗斯文化影响下的北京文化场所的身份混合,揭示全球多元文化重叠过程中的现代性。刘越在苏州拍摄的纪录片《土地公公》则展现了北宋灭亡后从北方迁至苏州的一个普通家族至今依然保持着宗法习俗的奇特现象。

   理念 用亚洲时间校准世界时间

  为了充分展现亚洲女性历史中的“亚洲幻想”,韩国首尔美术馆馆长金弘姬特地邀请了7位来自东亚国家的女性艺术家,通过她们的独特幻想和思考,展现亚洲女性在文明进程和当代社会中的状态。日本艺术家盐田千春的细线悬挂装置艺术、山城知佳子的影片《肉铺的女人》以及韩国艺术家咸京的刺绣和影像装置《蒙娜丽莎和来自北方的其他人》、郑恩瑛与中国“潇湘八景”相关的戏剧艺术《沈青歌》,彰显了亚洲女性艺术家的多重面相。

  韩国艺术家姜爱兰花费数年时间搜集慰安妇暴力和牺牲事件的证人和证据,以档案、文字、纪录影片和声音的多媒体形式,将观众带入一个仿真的洞穴之中。“这个洞穴参照了塞班岛和菲律宾一些曾用作慰安妇集中营的天然洞穴。从洞穴的子宫寓意与男权压迫史这一角度,希望唤起人们对亚洲女性命运的思考。

  来自印度克什米尔的艺术家普拉尼特·索伊从世界各地多所美术馆搜集亚洲的传统图案,并与广州的广彩图案结合起来,用陶瓷绘画的方式串联起一部亚洲文明交融的历史。“我在广州与广彩大师一起工作,让我了解到图像迁移的历史。克什米尔和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广州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知识在这里传播,各种哲学思想在这里交汇,迸发出新的火花。

  提出“亚洲时间”理念的主策展人张晴表示,首届亚双展希望通过多元的当代亚洲艺术引起对现今“世界时间”的反思。“其目的并不在于突显东西方的二元对立,或者试图以另一种时间形式取而代之,而是要破除以自我中心、排他和扩张的逻辑。因此,展览主要着重于本土视野对亚洲时间的理解,最终目的则是以亚洲视野重新校准现存的‘世界时间’基准。”(陈龙 王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