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推动力:区域合作成趋势 亚太自贸再提速

29.03.2015  20:20

29日是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的最后一天,还有20多场分论坛和活动要举行,其中区域经济合作成为各方关注的大热点,而国家主席习近平昨天在开幕讲话中也给出了亚洲加强经济合作的新思路,并得到了与会嘉宾的积极响应,亚洲区域经济融合发展,迈向命运共同体,正在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四天来,十几场分论坛涉及区域经济、自贸区等内容,开幕式上,习主席的讲话一结束,很多嘉宾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 亚洲唯有积极合作,共同进退,才能实现多方共赢,并为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正能量。

实际上,亚太区域经济融合发展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1个月前,中韩自贸协定全部文本的草签顺利完成,同时,中韩两国还商定今年上半年将正式签署协定,预计中韩自贸区将有助于两国双边贸易额突破3000亿美元,比2012年(2151亿美元)增长39.5%。

如果说自由贸易协定是在国家之间开通了高速公路,那么亚太地区正在形成这样的高速公路网络。一周前结束的中日韩外长会,就加快建设中日韩自贸区达成一致。这让持续关注三方贸易往来的日本人箱崎大,看到了“托举”日本经济的希望,一旦这条高速公路打通,那么将诞生一个15亿人口、15万亿美元的巨大市场,日本《每日新闻》曾预计,中日韩自贸区一旦形成,日本对华出口将增加约三成。

那么,区域经济一体化,这张高速公路网形成后,将给各国百姓带来什么变化呢?在离博鳌8公里的潭门镇,从事工艺品加工的王春水,刚刚从马来西亚考察市场回来,现在正摩拳擦掌要大干一场。

王春水说,今年他卖到东南亚国家的工艺品,预计销售额能在5000万元人民币左右,是笔不小的买卖。而更让王春水兴奋的是,今后他还可以把工艺品卖到更远的地方,因为随着亚洲各经济体区域合作的加强,这张高速经济网络也有望延伸到太平洋对岸。就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开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就推进区域经济发展进一步给出了时间表,中国和东盟国家将携手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东盟和中国、日本、韩国致力于2020年建成东亚经济共同体。我们要积极构建亚洲自由贸易网络,争取在2015年完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谈判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谈判。

不仅如此,中澳自贸区协定预计将在今年第二季度签署,第四季度生效,而发端于中国的、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一带一路”,也在逐步落实,由此产生的贸易合作、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将惠及沿线众多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覆盖约44亿人口。

数据显示,在这张世界地图上,圆圈覆盖范围内的人口比其它地区的总和还要多。在这个圆圈中,每天有多少旅客在飞来飞去呢?像2014年平均每天有14500多人次的中国老百姓飞往泰国,同比增长13.2%。而大数据发现,中国也成为了泰国人海外出行排名第三的选择。不仅如此,2014年,半数以上的全球航空旅客的增长(2014年全球航空旅客比2013年多1.7亿人),都是由包括中东和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等新兴市场所贡献的。

区域内,升温的不仅是旅游业,各国间的投资和贸易往来更是火热。像印度尼西亚、泰国等10多个东南亚国家,最期待的就是与中国的轨道交通合作,计划投资高达9800亿元。而据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PECC)估计,一个高水平、囊括所有亚太成员的亚太自贸区,可使全球经济体量增加2.4万亿美元。(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手机中国网编辑)

前5个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7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王希)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5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新浪广东
农业农村部部署高温防御工作 落实抗旱保苗关键措施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于文静)据中国气象局新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