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接见他,邓亚萍送他球拍……他的山寨版长胶皮还成就了一位世界冠军

21.07.2016  20:55

     海幢人物

    大洋网讯 在海珠区海幢福仁社区的一所老房子里,e家君见到了82岁的叶满林以及他的妻子戴姨。已经四代同堂的叶老先生,刚刚指导了广东省老年人乒乓球比赛男女两个团体赛,并获得了团体男子第二名和团体女子第三名。关于叶老先生,周边的邻居知道的只是夫妻俩虽然已到耄耋之年,却仍酷爱打乒乓球。而与叶老细细聊来,e家君才知道他背后有着不少光辉故事。

叶满林与妻子戴礼仪

     1966年代表国家参赛受周总理接见

    现在的叶老是国家一级乒乓球运动裁判员、国家级业余运动健将,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么高的乒乓球技术,他却是无师自通。10岁的时候,他便开始和玩伴打乒乓球。“那时我常常到海幢公园,看别人怎么打,自己慢慢就学会一些简单的手法。”据叶老回忆,对于乒乓球的喜爱似乎是与生俱来,那时的乒乓球桌还是那种石头切成的,也可以打得不亦乐乎。

    1962年9月,凭借着丰富的乒乓球指导和裁判经验,叶老被授予了国家级一级裁判员,而1961年,他已经是为数不多的广州市乒乓球裁判员之一。

1962年叶老被授予国家一级裁判员的证书

    乒乓球变外交手段后,也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国球。1966年,北京国际乒乓球邀请赛在首都举行,广东省派出叶满林和李奕鉴赴京参加裁判工作,叶老担任裁判组长,在那场比赛中,周恩来总理等接见了叶老一行人。北京之行成为了叶老一生难忘的经历。

    时代的自豪感和国球的使命感也印在叶老的心中,成为他后来乒乓球事业上的激励。

这些奖牌代表了叶老在乒乓球事业上的荣誉

     两块山寨版长胶 成就了一位世界冠军

    在叶老的乒乓球教练生涯中,还与世界乒乓球冠军葛新爱有一段忘年交的有趣情缘,而这段交情却源于两块山寨版的长胶皮。

    说起长胶皮,外行人可能不了解,但是它却是乒坛百花园中绽放的一朵奇葩。在乒乓球运动中,一般来说,颗粒朝上,高度超过1.5毫米以上的胶皮称为长胶。这种胶皮的胶粒很软,颗粒细长,支撑力小,一般专业队中较少有人使用,但是在中国乒坛上却有几个人凭借长胶一鸣惊人,如长胶魔术师张燮林优雅的“海底捞月”打法一直被视为经典。

叶老在沙巴参加比赛获得金牌

    1973年4月,中南五省乒乓球赛在广州举行,其中一场赛事正好是叶老做裁判。当时的乒坛健将葛新爱还是河南队的一名运动员,葛的教练赵辑贤却与叶老有过一面之缘。叶老在比赛中留意到葛新爱喜欢直板削球的打法,发球多变,守中有攻,非常看好她。同时他也发现葛新爱使用的球拍不带海绵,胶粒不够长,便对赵辑贤建议:“如果葛新爱改用再长的胶皮,对手更难适应,杀伤力可能会更好。

    叶老不经意的一句话却给了赵辑贤启发,两天后,赵辑贤亲自上门向叶老请教。临走前,叶老把两块土法制造的山寨版长胶送给赵辑贤嘱托他带回河南给葛新爱试试。用过后,葛爱不释手,半个月后来鸿报捷,用此长胶击败了几个之前未赢过的队友,一个月后河南喜讯频传,葛新爱获参加全国锦标赛资格,之后进入国家队,直至最终勇夺世界女单冠军,这两块长胶一直伴随左右。此胶皮既不是什么国家标准,也没有国际乒乓球联的“IFTF”标志,在今天看来就是“山寨版”。

     邓亚萍送乒乓球拍做纪念

    2010年7月,远在大洋彼岸的邓亚萍托家里人为叶老送来亲笔签名的乒乓球拍作为礼物。这份礼物在叶老眼里,成为自己乒乓球生涯一个珍贵的纪念。已经和戴姨走过金婚之年的他,对乒乓球的热爱也感染了身边的老伴,闲暇时更不忘切磋。如今的戴姨也代表海幢地区老年乒乓球队参加各项比赛,街道文化站举办的各项老年人活动中夫妻俩更是经常齐齐参与。

邓亚萍赠与叶老的乒乓球拍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已经耄耋之年的叶老,服老却仍然心存一份对生活,对乒乓球的热爱。在他眼里,有老友,有老伴生活足矣。

夫妻俩结婚和金婚之年的合照

    微社区e家通海棠花开记者 蔡晓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