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亚运城部分地块再"拔高":临水建筑限高60-80米

19.06.2014  08:31

相关规划再调整,总建设量不增,公建配套面积不变,绿地不减少

■新快报记者 吴璇 通讯员 穗规宣

继2011年部分地块“拔高”之后,广州亚运城规划再次变动。近期在市规划局官网公示的规划调整方案显示,为形成错落有致的天际线,亚运城内砺江涌南岸及莲花湾水道沿岸一线、水系两侧的建筑限高调整为60米-80米。

三年前曾“拔高”50米

2011年3月,亚运城规划曾有过一次修改。当时,亚运城自编D地块申请调整高度,从原来的120米调高至170米。

按照当时的规划,“拔高”后该地块将建起13栋38层至56层的超高层建筑。而此前亚运城最高楼层仅22层,位于媒体村。

规划“拔高”后,新建楼栋东南可尽揽一线江景与珠江入海口景观,东北可远眺莲花山金身观音胜景。

环评公示信息显示,拟“拔高”后的方案工程总投资约为3亿元,该地块容积率高达4.16,总建筑密度16.5%,绿地率为38%。

据了解,D地块“拔高”方案公示时,虽然受到很多业主反对,但方案最后仍获通过。

建筑限高仍为170米

2011年D地块“拔高”后,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建筑高度调整问题,除了城市重点地区,需要求控制建筑高度外,一般地区对建筑高度没有明确作法律制约。

此次规划调整,建筑高度控制仍然颇受关注。规划调整方案称,为了强化水域景观以及空间序列,最大限度提供尽量多的园林绿地给居民及公众,在临生态绿地、水面与公共开敞空间(砺江涌南岸及莲花湾水道沿岸一线、水系两侧)建筑调整为60-80米,以形成错落有致的天际线。

除砺江涌南岸及莲花湾水道沿岸一线、水系两侧的建筑外,其余用地建筑限高仍维持2011年规划所定的170米。比如,媒体村北侧的A地块住宅楼最高达到56层高,高度为170米;裕丰涌旁的C地块也将建3栋56层高住宅、2栋32层高住宅和1栋48层高住宅楼,最高达到170米。

莲花湾畔将建酒店

此次规划调整的主要内容,是提出尚未开发的预留开发地块的各项具体控制指标,并对公共服务设施分布进行了重点研究。

对于预留开发地块的规划,不少业主担忧将“缩水”商业配套和学校配套,将用地改为建可更快速卖钱的住宅楼。对此,市规划局表示,在此次规划调整中,亚运城总建设量不会增加,商业、公建配套建筑面积不变,绿地面积不减少。

据了解,技术官员村等东侧用地离商业设施距离较远,不少居民曾抱怨生活不便。为满足该区域对商业服务设施的需求,提高其使用的便利性,新的规划在该区域设置部分商业,以方便居民。

另外,在莲花湾畔,将建一座酒店。

为保障相关利益人的规划知情权,亚运城规划调整方案将从6月14日到6月25日在市规划局官网和亚运城体验中心现场进行批前公示。

■配套优化

重新规划学校布局

多组九年一贯制学校

新快报讯新的规划还重点对学校布局进行了优化设计,考虑服务半径要求,各区域均衡布置中小学,尽量组成九年一贯制学校甚至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学校用地面积不减少。

技术官员村附近,有大片住宅用地改为学校用地,实现了从幼儿园一直到高中的“学校区”。这个片区位于裕丰涌和砺江涌之间,拿出了一半用地改为学校,将建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各一所,小学中学初中都各设有足球场和篮球场。

在靠近这个片区的G地块上,原先的小学用地规模则略有缩减,变为预留建设的住宅用地,并建沿着平南高速的绿地带,变为建设用地,其中小学部分规划为球场。

■相关链接

亚运城项目概况

亚运城位于番禺区亚运大道以南,京珠高速以东。总用地面积:2521022平方米,用地性质为二类居住用地(R2)及商业金融业用地(C2)。

2009年12月,由富力地产、雅居乐地产、碧桂园地产、中信地产和世茂集团组成的联合体通过投标取得广州亚运城的整体开发权,并成立广州利合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利合公司)统一管理赛时已建成物业及开发赛后的用地。亚运城部分用地和建筑已由政府前期开发建设,根据国土出让合同,将于2011年1月31日整体移交至利合公司进行管理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