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小伙开“交换商店” 坚持不以现金收购旧物
小伙开“交换商店”助街坊“以物换物”
小店坚持不以现金收购旧物 手账记录旧物流通历程
▲市民拿出闲置书籍与伦子置换物品。
广州一位年轻人打造了一家“以物换物”的小店,让这些曾经有故事、有温度的旧物,有机会找到新的主人。不知不觉间,这家旧物小店已经存活五年,年轻人为每一个交换的街坊设置专门的手账页,这些手账记录,也铺满了桌面。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梁超仪
左右震动的旧式时钟、大哥大、BP机、童年时代的发条铁皮机器人、长条形手电筒……广州一位年轻人打造了一家“以物换物”的小店,还为每一个交换的街坊设置专门的手账页,记录旧物从不同居民家中流通的历程。手账背后,呈现了不同的交换风格,有的市民有交换旧物上百次记录,有一位大叔每周拉一车旧物来报到,只为换来旧式的电子产品。
天河南街育蕾社区的一栋居民楼中,一间不到30平方米的小店贴有“交换商店”的字样。记者走访当天,一位背着书包的姑娘从书包掏出了三本书、一条项链、一条手链、一盒印着蝴蝶图案的便签盒,还有一小册信封。信封被退回了,其他物品则被店主伦子收下了。经过估价和商量,姑娘得到了“59元”的积分,可以用这个积分交换店铺内的等额物品。姑娘拿来交换的手链精致崭新,她说这是朋友送的礼物,自己并不喜欢,放在家里没有用,于是拿来换旧物。
2012年4月,旅行爱好者伦子在育蕾社区租下了一个店铺,开设了这家以实物交换实物的“交换商店”。这家小店不以现金收购旧物,市民拿过来交换的物品先经过估价,估价金额通过记账的方式数字化呈现,然后再以个人的金额积分换取店铺内物品。若没有旧物置换,也可以现金方式购买。
记录:手账记录街坊交换史 五年“以物换物”故事多
在店里,有一款木制的脚踏风琴放置在过道中间,然而,这款风琴已被一位年轻人于一个月前买走了,打算放置在新开的店面里作为装饰使用。这款脚踏风琴很少见,保存完好,琴身的木料有些陈旧。
据介绍,很多年前,一位喜欢音乐的阿姨买下了这个风琴,然后给了女儿,女儿也当了母亲后,家里没地方放,阿姨就把风琴拿回来,为它物色新的主人。
伦子告诉记者:“这样的故事很多,数不胜数。”五年多来,伦子为每一个来交换的市民制作了手账,翻开这一本本手账,里面密密麻麻写满了不同市民的交易记录。这些交易金额均十分少,每位市民五年交易总额大多在三百元以下,交易金额的浮动为五元至三百元之间。
这一本本手账记录下了不同交易风格的街坊。翻到温小姐那一页,伦子介绍,这是一位十分钟爱旧物的“以物换物”达人,20来岁,交换次数已达上百次以上。而属于黄先生的那一页,则记录着早期他搜集电子产品的故事,这位大叔很规律,每周来店两至三次,每次必定拉一个小车子,把他搜集来的旧物拿过来,然后换取一些市民家中的旧式电子产品。还有一位大叔,有一次连续四天每天过来购买一个以前用的上海钟,每买一个拆一个,观察它的内部结构,然后讲解上海钟、五羊钟的故事。
趋势:老街坊偏好实用物品 年轻人喜欢首饰和摆件
“一开始街坊们送来的东西千奇百怪,电风扇、吹风机,甚至家里的锅碗瓢盆。”伦子介绍道。在他的小店里,还有一些五年前街坊们拿过来的旧物,这些旧物一直没有流通出去,于是存放至今。
最初,周围街坊们置换物品的热情高涨。伦子的交换商店也得以搜罗到很多历史悠久的物品,如上世纪20年代的电话机、旧式脚踏风琴、上世纪50年代的家居摆件等,几乎每件物品都有一段古,勾起不同年代人的情感回忆。
然而,随着物品交换的深入,一些老街坊发现,原来家中放置很久看着没有用的东西,在别人眼中是个宝贝,一拿出来很快就被换走了。“有些爷爷奶奶那个时代的旧摆件,看着很土,没想到有人喜欢。”一市民表示。于是,部分市民开始重新看待家中旧物的价值,不随便置换了。
旧式上海牌钟
为了维持这家小店的生存,伦子时常去各大旧货集市淘些有趣的旧物,随着他淘回来的旧物越来越多,街坊拿过来换的旧物越来越少,他坦言,这与当时开店希望“以物换物”的理念有些不一样了。不过,他发现,除了老街坊,一些年轻人逐渐成为新的顾客群体,他们与老街坊们的喜好不一样,后者比较喜欢实用物品,前者喜欢首饰和摆件。
市民:手电筒承载童年记忆 旧物价值会随时间改变
“看到那个手电筒的时候哭了,那是我跟奶奶的回忆。”一位市民回忆道,小时候因为调皮被老师留到很晚,再加上贪玩,到路口时天都黑了,奶奶总会打着手电筒来接她。现在手电筒早就不见了,家也搬了,奶奶也离开了。在旧物店看到其他人家中的手电筒,竟然与奶奶当年拿的一模一样,她不禁流下了眼泪。
对于这种旧物交换店,不少市民表示了支持的态度,有市民提出,现在的时代,一切都处于更新换代中,很多人直接把物品丢弃,但是这些物品,有可能是别人眼中有需要的东西,如果能够互相交换,各取所需,那么物品就能够拥有新的价值。也有市民搜罗旧物,发现家中有粮票、一分钱、两分钱的纸币,以及旧式的收音机,希望可以留给孩子。
对于旧物的价值,有的市民认为,如今寸土寸金,旧物挤占了不少空间,与提倡的“断舍离”现代生活理念是矛盾的。伦子认为,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生活态度,甚至于旧物的价值也会随着时间而发生改变。关键是找到共同点,有愿意欣赏的人,自然就会给旧物新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