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拥堵问题成焦点 东莞政协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下班高峰时段,南城三元路段出现交通拥堵,行车缓慢 资料图 (记者 陈栋 摄)
东莞时间网讯 过去的一年,交通拥堵问题成为市民经常吐槽的新焦点。
市交警支队提供的资料显示:截至2016年11月底,全市机动车总量达到219万辆,机动车驾驶人254万人;全年新增汽车入户36.2万辆,平均每个工作日入户1400辆,新增初学驾驶人25.7万人。
2016年11月,高德地图发布《2016年第三季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报告显示,2016年第三季度,东莞的高峰拥堵延时指数为1.78,即高峰出行所花费的时间是畅通情况下的1.78倍,平均每天有22公里的路段在堵车。
2016年第三季度的东莞堵车重灾区,排第一的是晚高峰时段的环市北路(从湖景路到樟深路),长2.3公里,高峰时行车时速不到16公里;晚高峰的东莞大道(从莞太路到旗峰路)同样让人抓狂,高峰平均时速是29 .87公里;而G9411莞佛高速(从太平立交到虎门大桥),第三季度有61天堵车——足足比第二季度多出19天。
新的一年,东莞如何缓解交通拥堵也成为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焦点。在今年提交的提案中,有委员提出,一些主干道设置不合理,仍需科学规划;也有委员提出,东莞要加快公共交通建设,倡导绿色出行,同时还要打造城市微循环系统,打通城市道路的“毛细血管”;另外有委员提出,东莞的交警应该在拥堵时段更多下沉到拥堵路面,不能过分依赖高科技。
委员声音
市政协委员、民建市委会副主委周亚民:
部分主干道设置不合理 过于依赖高科技 路面鲜见交警
今年“两会”期间,民建市委会提交了一份《从多方面下手,缓解交通拥堵的建议》的提案。作为提案主要作者,政协委员、民建市委会副主委、东莞理工学院化学工程与能源技术学院副教授周亚民表示,通过大量的调研,他们总结了出现拥堵的一些原因。
多重因素导致交通拥堵
首先是部分主干道设置不合理。以松山湖以及环城路部分路段为例,松山湖大道东莞市中医院门口,由于松山湖往港口大道的同沙立交桥的右转弯处弯道过窄,大型货车通行时速度极为缓慢,加上很多前往南城方向的车辆占用进入环城路的右转车道,造成同沙立交路段等待通行的车辆经常绵延数公里,“倒灌”至松山湖大道。
同样的情况也经常出现在松山湖大道南城往松山湖方向的东部快速入口路段。
另外调研结果认为,部分交通监控摄像头形同虚设。目前我市安装于交通路口的监控主要是用来拍摄车道上冲红灯车辆的后牌照,无法对其他违章行为进行抓拍(如跨越实线逆行、等待放行时跨越实线占用对向行车道以及停留在禁停的黄方格区域等);部分路口虽然加装了治安监控视频对交通违章进行抓拍举证,但经过观察,大城区范围内有不少此类的治安监控视频形同虚设,每天都可以看到大量机动车在监控视频点附近违章行驶,这些违章现象严重干扰了正常行驶的车辆通行。
委员们通过调研还发现,东莞交通过于依赖高科技,路面几乎不见交警巡逻。提案提到,长期以来,东莞道路上鲜见交警,全市的交通几乎完全依赖于自动控制。但是,高科技的自动控制在某些情况下显得非常“弱智”,如在交通灯故障、车流量大或轻微交通事故造成的行车缓慢时,部分驾驶员没有很好地约束自己,肆意违章逆行或穿插,从而使得行车缓慢逐渐演变成严重的交通堵塞。如果此时有交警在场进行指挥疏导,交通秩序可以很快得以恢复正常。同时,在一些狭窄的道路上,经常有车辆违章停放,也是造成道路拥堵的一个重要原因。
道路规划建设要大量实验验证 建立立体停车场缓解停车难
“堵车矛盾一直存在,我们不能放任不管。同级城市比较起来,东莞的道路其实算是宽敞的,但是道路建设比不上车辆增长的速度,关键是如何去管理。”周亚民说。
一方面道路建设部门在对道路进行规划建设时,应该会同其他相关部门,采用计算机建模不同的场景(如发生不同程度的交通事故、不同程度的车辆故障等)和不同的车流量情况下,车辆通过效率、道路使用率等,在经过大量实验的验证下,选择最佳方案,同时可以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另外,应该对全市范围内的治安监控、交通监控设备进行排查,了解设备情况。对需要维修或更换的,应及时维修或更换,杜绝监控设备形同虚设的现象。在车流大的路口,加装拍摄机动车前牌照的高清设备,加强对通过路口车辆的监控。
第三,在松山湖大道同沙立交桥、环城路辅道的莞樟路口等处架设道路分隔栏,提前将前往不同方向的机动车流分开,避免由于机动车的随意并线、占道造成交通堵塞;同时,在易拥堵路段以及上下班高峰期,安排交警巡逻,此举有利于发生交通拥堵时及时进行疏导,避免情况进一步恶化。
在公共停车位方面,由于平层停车场占地面积大,场地利用率低,建议各镇街根据实际情况在停车困难区域适当建设立体停车场,缓解停车难问题,同时可减少违章停车带来的交通堵塞。
周亚民认为,除了公益宣传以外,东莞也可充分发挥市立法权的功能,加大对交通违章的处罚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