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帮扶兴农旺旅富村富民

04.07.2014  12:30

  ●本报记者  罗娟娟

  特约记者  丘佳纳

  通 讯 员  刘佳集

  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开展以来,大埔县把精致高效农业和产业扶贫相结合,精心规划实施文化生态旅游、美丽乡村、产业扶贫、安居工程等示范项目,统筹整合项目资金,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23亿元,实施帮扶项目达927个,预计至2015年底,全县76个贫困村共6315户贫困户将全面脱贫。

   致富有“路”

            贫困村成重点产业村

  在大埔县大麻镇的田间,随处可见青翠的仙人草。到了9月份,这些仙人草每亩能卖7000多元,给农户带来4000多元的纯利润收入,远高于水稻种植的利润。大麻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该县提出了要做大做强以仙人草为主的南药特色产业,并成功引进帮扶单位广药集团在大埔投资11亿元建立健康生物制药基地,让大麻的传统小产业迎来新曙光。目前该镇已种植仙人草5000多亩,预计可带来近千万元的收入。

  “我们把精致高效农业和产业扶贫结合起来,因势利导在各贫困村规划建设蜜柚、茶叶、仙人草和烤烟等四大精致高效农业基地,鼓励农户加入到耕山致富的行列中。”该县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以来,各帮扶单位在全县76个贫困村中推广种植仙人草、蜜柚1万多亩。

  各帮扶单位还在各贫困村培育发展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在大麻镇小留村、坑尾村,茶阳镇甜竹村等贫困村,旅游产业已经风生水起。目前,泰安楼客家文化园和百侯名镇旅游区正在打造申报国家4A级景区,小留乡村旅游区、甜竹生态乡村旅游区等5个旅游区正在打造申报国家3A级景区。帮扶单位广东省旅游控股集团计划投入10亿元,打造三河古镇国家4A级景区。

   变身有“法”

  贫困村成美丽乡村

  在省质监局帮扶的湖寮镇长新村,短短一年多时间便实现“美丽大变身”:村道铺上了水泥路,集村办公、文化室、村卫生站为一体的综合大楼和文体活动广场正在建设中,不少农村危房得到改造。百侯镇旧寨里村由广州市民政局帮扶,如今,该局计划投入1490万元,组织实施产业帮扶、幸福安居工程、交通水利设施、公共文体服务设施、村集体经济、扶贫助学、医疗保障、村庄环境整治等项目建设,高标准建设“广州市整村推进幸福安居示范村”。像这样的“美丽大变身”,几乎发生在每一个贫困村。

  “我们结合镇情村情,结合县重点项目,发挥好地方人文资源优势,积极调动帮扶单位、行业、社会力量,精心规划实施好文化生态旅游、美丽乡村、产业扶贫、安居工程等23个扶贫开发示范项目,着力打造扶贫工作亮点,切实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环境。”该县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一年多来,全县贫困村新增硬底化村道80.4公里,改善农田灌溉面积2993亩,新(修)建村办公楼2562平方米,修建村文体活动广场39个,建设村卫生站35个、垃圾存放设施546个,美丽乡村示范点不断建成。该县力争到2015年建设100个美丽乡村,着力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融资有“方”

  贫困村年增收400多万

  为确保全县76个重点帮扶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在5万元以上,有效防范投资风险,该县经与各帮扶单位协调同意,对重点帮扶村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进行统筹整合,原则上重点投放到县水电项目、文化旅游项目,每年按投入资金总额9.6%的固定收益支付给各村,稳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时又支持了县文化旅游产业和电力工业建设。

  广州市白云区帮扶的15个重点帮扶村将村集体经济帮扶资金1500万元统一投放到泰安楼客家文化园,省直(中直)、广州市直和地方帮扶的村原则上统一投放到大埔县小水电发展有限公司。目前,该县累计统筹整合68个村集体经济帮扶资金4214万元,每年稳定增加村收入4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