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助粤东西北发展提速
产业扶贫助粤东西北发展提速
社工人员在和留守儿童开展活动。资料图片
2014年起,我国将每年的10月17日定为“全国扶贫日”。今年既是我国第二个“全国扶贫日”,同时也是我省新一轮“规划到户、责任到人”3年扶贫工作收官之年。
省委书记胡春华指出,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小康。我省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解决好贫困问题。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用真情帮扶,用老百姓脱贫致富的实际成果,来展示和检验扶贫“双到”工作的成效。要进一步强化工作合力。扶贫开发工作涉及面广,参与单位多,要形成合力,扎实推进。
省长朱小丹要求,全省各地区、各部门要紧紧围绕“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总目标,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的原则,注重统筹协调,突出工作重点,解决关键问题,务求实际成效,努力实现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我省历来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在第二个“全国扶贫日”到来之际,我省广泛动员一切社会力量,集中全民之智,创新机制、整合资源、集中投入,形成多方力量、多种举措、多种形式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大扶贫”格局。
六年来各界扶贫捐款超百亿元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省始终发挥着排头兵作用,创新创造能力不断增强,经济发展一路领先。从1989年到2010年,全省经济总量连续22年位居全国第一。然而,在经济总量遥遥领先的同时,我省还有不少地区的群众处于贫困线以下。“全国最富的人群在广东,最穷的人群也在广东。”两“最”真实反映了广东扶贫的严峻现实和艰巨任务。
为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总目标,我省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通过“智力扶贫”、“对口扶贫”、“开发扶贫”和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一系列措施,使全省贫困人口持续减少,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2010年,我省首创全国首个省级“扶贫济困日”活动,省扶贫基金会、省慈善总会、省扶贫协会和公益事业促进会等多种扶贫公益机构在活动日期间卓有成效地工作,社会各界人士、企事业单位和民间组织等多种扶贫捐赠主体以零散捐、集中捐和月捐等多种方式积极踊跃地捐款捐物,掀起了慈善事业人人参与的热潮。
6年来,我省借助“广东扶贫济困日”平台,广泛开展扶贫、扶老、助残、救孤、济困、助学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全社会各界踊跃捐款超百亿元,各种捐赠款物根据捐赠方的意愿,划拨给全省重点帮扶的贫困村和贫困户用于扶贫项目。
仅以省扶贫基金会为例,从新一轮扶贫“双到”工作开始到今年初,基金会拨付“双到”项目扶贫资金10354万元,为扶贫项目及贫困户提供了有力支持。3年来,基金会围绕因灾致贫、因病致贫、因残致贫对象,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发了一系列自创扶贫公益项目,积极推进“与你同行——孤儿关爱工程”、“光明行动——视障儿童关爱工程”、“贫困单亲母亲关爱工程”、“中央苏区农村老党员关爱工程”等项目。其中“乡村园丁关爱工程”项目累计拨付救助金615万元,救助贫困乡村教师160名,项目被评为“广东省优秀扶贫济困项目”。“贫困单亲母亲关爱工程”自2014年项目实施至今,已救助167名贫困单亲母亲,共拨付捐赠资金358.7万元。去年2月20日在饶平县正式启动的“中央苏区农村老党员关爱工程”项目,已有1641名老党员参加了免费体检,项目受到当地社会各界的赞誉。
2010年成立的广东省扶贫开发协会,与“广东扶贫济困日”同年诞生。协会成立后,便有针对性地启动了“银发温暖”工程、“健康扶贫”工程、“梦想知识包”文化扶贫工程等救助项目,辅助兜底解困难群众之苦,又适时组织实施“产业扶贫工程”、“农村青年创业扶贫工程”、“山乡亮灯扶贫”工程等开发性项目,积极构建长效机制,改善贫困地区发展环境。该会及时召开全省扶贫形势与任务报告会进行动员和部署。在2011年至2014年“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中,协会先后组织开展主题为“齐当扶贫使者,共建幸福南粤”的广东扶贫济困“帮一带十”活动及广东扶贫济困“全民微捐恒行动”。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6月30日,协会成员通过各地慈善机构向“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捐献扶贫济困款物累计达10亿元,扶贫开发协会已成为广东社会扶贫组织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经过多年实践和努力,我省目前已经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扶贫开发模式。我省各级政府及对口帮扶单位在不断增加政府财政资金支持的同时,广泛动员一切社会力量,集中全民之智,从实际出发,创新机制、整合资源、集中投入,着力打造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大扶贫”格局。
去年粤东西北GDP增速超过珠三角
受到地理区位、自然禀赋、经济基础、历史文化、体制机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省发展不平衡问题还相当突出,并集中体现为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群体之间发展和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粤东、粤西、粤北与珠三角地区的区域差距明显。
近年来,粤东西北地区发展尽管一直在提速,特别是受珠三角“腾笼换鸟”、“扩笼壮鸟”政策影响,粤东西北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但与珠三角地区的区域差距依然明显。2012年,粤东西北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仅为21%,全省区域发展差异系数为0.632。
2013年胡春华在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推动粤东西北地区加快发展,从区域协调发展角度解决好广东的贫困问题。在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中,我省必须高度重视整村推进、连片扶贫,重视提高扶贫对象的发展能力,重视发展县域经济,重视通过区域发展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贫困的问题。在对口帮扶过程中各帮扶单位要通过产业扶贫、智力扶贫等途径激发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发挥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主体作用。
2013年7月,我省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明确要建立珠三角地区对口帮扶粤东西北地区的工作机制。11月,根据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地区的对口帮扶关系进行重大调整,明确由珠三角6市对口帮扶粤东西北8市。
一场“先富帮扶后富”、“先进带动后进”的区域协调发展战役吹响了战斗号角。这场战役的核心就在于帮扶发展,着力点在项目建设,尤其是产业项目建设。
根据对口帮扶的规定,每组对口帮扶市合作共建1个产业园区。据了解,8个产业园区均已注册成立投资开发公司,并投入运作,由帮扶市市属国企选派经验丰富的团队,会同被帮扶市派出人员进行管理运营。
截至2014年9月底,8个合作共建示范产业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实现较快增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196亿元,完成省下达任务的70%,占全省40个省级产业园的26.4%;工业增加值347亿元,同比增长35.5%,占全省省级产业园的36.1%。
除了市级层面的对口帮扶外,珠三角6个帮扶市还安排了下属经济实力靠前的48个县(区、镇)与粤东西北8个被帮扶市下属58个县(区、镇)结成58对帮扶关系,让各地能因地制宜和有针对性地安排特色相近、产业互补的县开展结对帮扶。
佛山对口帮扶云浮总指挥许国告诉记者,佛山市在推进开发性扶贫,进行产业园区建设过程中,结合云浮当地实际,着重为云浮谋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助云浮建设促进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关键性平台,增强云浮的发展能力。如通过为云浮搭建重大发展平台,推进载体建设的“一体化”,建设“佛山云浮生态环保产业国际合作区”,引进海内外环保装备、氢能运用、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高端生态环保型产业项目,全面提升云浮现代生态环保产业的发展水平。帮扶指挥部还协助规划建设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东园云浮分园,帮助开展云浮分园总体规划编制,推动云浮与佛山全面对接,加快云浮融入珠三角及泛珠合作平台。
在兄弟城市对口帮扶的直接作用下,2014年粤东西北地区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广东全省和珠三角地区的平均水平。数据显示,2014年粤东西北地区GDP增速比珠三角地区高1.5个百分点以上,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2%,比珠三角高5.9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9.6%,比珠三角高15个百分点;进出口增长6.9%,比珠三角高8.6个百分点。
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认为,本轮对口帮扶除了资金的支持力度大外,更加注重制度的建设、注重项目管理,同时对口帮扶还为粤东西北地区带来了新观念新思路,在人才引进、软环境建造方面提供了很大帮助。
●南方日报记者 胡新科 通讯员 韦浩 实习生 钱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