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同题作文 看哭了台下家长
孩子在看《爱的涂鸦》作文集。
大洋网讯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中秋节临近,赶回家团圆的您必有同样的感受。可如何把对父母的爱传递给年幼的孩子呢?
昨日,广州市海珠区同福中路第一小学四年(4)班上了一节祖孙三代一同上的主题班会课,年仅10岁的孩子们朗读了亲子同题作文《父母的爱》,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分享了父母子女之间爱的传承,上一代的真情倾吐,下一代能真心体会。
10岁孩子边哭边朗读《“可恶”的妈妈》
“我的妈妈很可恶!……我在打游戏正玩得高兴,妈妈一双手把我拖出来,二话不说,直接来了场‘竹笋炒鸡蛋’……她把我拉进房间说,把‘以后再也不偷偷玩游戏’这句话抄写50次!最后,我带着悲伤的心情去做作业了!……”在同福中路第一小学四年(4)班主题班会上,10岁的孩子吴汶骏朗读起自己的文章《“可恶”的妈妈》。同班同学听到如此真实的描写纷纷哈哈大笑,可是小骏却捂着自己通红的眼睛,稀里哗啦地边哭边往下读,班主任刘瑞芬见状赶紧搂紧他的双肩,而台下的妈妈已也泣不成声走上台前,说道:“我们家有3个孩子,小骏是最小的也是我最关注的,我做的所有事都是为他好,可却没想到在他眼里是如此严厉……”
然而,小骏文章里的“可恶”是打着双引号的,他的泪眼朦胧有另一番深意:“我明白,妈妈对我严格就是爱,虽然在学习上令我感到很烦恼,但是,她的严格有利于我长大以后在社会上更有竞争力,以后我要好好听妈妈的话!”
而学生董高轩,则读着妈妈写的《炖汤里的父亲》更让人动容,高轩妈妈记忆里的父爱是从一盅炖汤开始的:小学时她被选入少年宫合唱团,每晚都训练到8点,在物资匮乏、工资微薄的年代,董高轩的妈妈每天最期待的事情,每晚训练结束后喝一盅炖汤的“高级”待遇。时至今日,她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形,当她把肚子吃得滚圆时,抬眼看见父亲专注又宠溺的眼神。“那口喝到嘴里的暖汤,足够温暖我的全部。”
孩子的真情朗读更引发起祖辈们爱的回忆。崔楚越的头发花白的奶奶说:“自己年轻时很忙,并没有太多时间照顾儿子,有一次儿子病了,她背着他来来回回去看医生,没想到儿子竟对她说:‘妈妈,我真想生病!’一句话让楚越的奶奶不禁流下眼泪:“生病要打针吃药是多么难受的事情,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为了要获得妈妈的爱,儿子竟然宁愿生病,”楚越的奶奶对着孩子们说,“你们生于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获得这么多的爱,真要珍惜现在的生活!”
班主任布置同题作文出作品集《爱的涂鸦》
其实,祖孙三代同堂上课朗读自己的父母文章,全是班主任刘瑞芬老师的家长们的“联手策划”。今年4月份,读三年级的孩子们正在学写作文,个别家长认为让孩子在家完成作文很困难,也缺少指导孩子写作文的方法,对此非常惆怅。为此,刘瑞芬灵机一动,给家长们写了一封信,布置孩子们和家长一起完成作业:同写一篇作文《父母的爱》。
“孩子的记忆是需要家长去创建”,刘瑞芬说,有的家长有误区,写作文要不就是父母代写来帮忙,要不就是老师去教。然而,孩子们是很容易忘事的,更不懂得如何去选取经典的写作片段,所以,作文的素材需要家长一起来积累和筛选,为孩子共同创建记忆。在她看来,亲子同题作文不是单纯的作业,这既是作文训练、也是亲子活动;既是生活常态,更是爱的传承。
利用五一假期,全班学生和家长总动员一起写起了同题作文。两位热心的妈妈很快就交来了自己的习作:廖芮的妈妈说:“父亲去世了,却没有告诉自己,子欲养而亲不待特别难受……”谢昊聪的妈妈回忆起父亲为了自己上大学能赶上火车,买站票靠着纸皮箱在车厢里睡觉的事情,也看哭了班主任刘瑞芬。为此,刘瑞芬马上给家委会的家长们打电话,不如让把这一次的内容出一本作品集吧。没想到家委们一呼百应,还自组了编委会,利用暑假期间编写了一本亲子同题作文集——《爱的涂鸦》,里边装满了子女和父母的80多篇文章,厚重而感人。
说法
家长:同写作文压力大却感受到“爱的传承”
刚接到和孩子一起写同题作文的任务时,廖芮的妈妈直言是压力很大。不论是写父亲或是母亲,于她而言,都是很久远的记忆了,要把这些尘封的记忆重新拿出来总结,真不知从何提笔。
廖妈妈说,儿时写这类型的文章时,总是会写自己的母亲,因为记忆中,陪伴她最多的,是她的母亲。而这一次,她选择写自己的父亲。回忆起与父亲时,廖妈妈说他是“打酱油的爸爸”,多年只有妈妈一直在病床旁照顾体弱多病的自己。直到她11岁那年,“打酱油的爸爸”骑着自行车,载着她去找一位权威的专家看病,那是她记忆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和爸爸这么近。长大后,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廖妈妈离家越来越远,只能靠电话去听父母的声音,再后来,她再没听见过父亲的声音,也再没机会让父亲尝到家乡的味道……
廖妈妈说:“我们这个年纪去回忆过往的一些经验,内心有很多的一些情感,甚至是不愿意去触动的,这是一种理性的回避。这次可以让她把自己刻骨铭心的记忆再回味一下。这个不光是作文集,还能让我内心反省。看了妈妈文章后,廖芮点评道:“妈妈,我知道外公很爱你,我以后也会像外公一样爱你。”廖妈妈又感动又感触,《爱的涂鸦》给了孩子和祖辈零距离接触的机会,孩子有机会去了解祖辈所经历的故事,让她能对爱有一种更深层次的体悟。班会前,廖芮给妈妈画了她最喜欢的白菜,廖妈妈笑了,“这就是一种爱的传承啊。”
学生:我真想像妈妈一样照顾病榻的外公
老师和家长们的策划,最终是希望把这份爱传承给孩子。同题作文完成后,班主任刘瑞芬看着学生稚嫩而真实的文字,忍不住又想出了新招:“不如让孩子也给家长们点评吧!评价标准就是学习标准,学生从认真批阅的同时,也能从中获得感悟!”
学生冯睿莹一边点评一边告诉刘瑞芬:“老师,为什么我看着就想哭了呢?”刘瑞芬启发地问道:“为什么呢?”孩子说:“外公对我妈妈太好了,我觉得很感动。”
学生谢昊聪读完妈妈写外公的文章后也感触良多:“现在外公身体不好,妈妈为了照顾生病的他不能来,我也要像妈妈疼外公一样,疼他、爱他,让他早日康复。”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学生伽玲的妈妈受访时说道:“孩子们提醒我们,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尽孝是趁早,不光要抓紧时间、讲究速度、更要有所行动!”
撰文/信时记者梁健敏 实习生吴婉怡 摄影/信时记者陆明杰 实习生刘峻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