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人传承!惠州百年民俗“舞春牛”重返舞台

03.07.2017  16:34

  三代“舞春牛”表演者齐聚一堂。

  “手拿牛枙掛牛颈,犁掾极曲犁头尖,右手拿条牛鞭竹,左手扶犁唱牛行……”在博罗县福田镇横溪头村的一间屋子里,两位老人和一名年轻人在屋里唱起来,声音悠扬,颇具韵味。

  始于1903年的横溪头村“舞春牛”是有着百年历史的民俗文化,演唱的两位老人正是这一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县(区)级项目的第三代传承人蓝仕强和第四代传承人蓝亚会,年轻人则是第五代也即如今的传承人蓝永平。

  拿出仔细保管的唱词手稿,蓝永平既为百年民俗文化面临失传危险感到担忧,又有为政府重视下演出队伍重新拉起来的欣喜。与他们的唱相应和的,是窗外民间文艺活动中心的阵阵鼓声——村里十来岁的孩子们已经被召集起来,学习“舞春牛”的打鼓、担花篮等技艺。

  新一代鼓手在师傅教导下认真练习。

  1 88岁与11岁跨越77年的传授

  在3个人“合唱”的屋子一侧,放着“舞春牛”的全套道具,其中一头黝黑的“大水牛”格外惹眼,在房顶上还吊着几盆花篮,是演出中花旦的用具。蓝永平说,这些还是之前演出的旧道具。

  6月底,接到政府要再次组织“舞春牛”队伍——春牛队后,蓝永平急忙把以前表演用的道具搬出来,结果发现,“竹牛”已经被虫子蛀了,花篮也坏了。

  比道具的老化和朽烂更难办的,是当年“舞春牛”队伍的参与者正在凋零。第三代继承人蓝仕强,也是村里唯一能够制作“舞春牛”道具的人,今年已经88岁,身体大不如昔,唱起来的声音也比以往小了很多。第四代传承人蓝亚会,今年也已经72岁。用鼓声调动表演节奏的锣鼓手蓝运兴,也已经66岁,而且身体状况不佳。

  交流。

  然而,当蓝永平开始着手时,村民们不断给他新的希望。蓝仕强再次出山,不仅重新制作“”,花篮也尽量多编一些,以备以后使用。擅长作诗的蓝亚会,同样没有犹豫,马上再次加入“舞春牛”队伍。蓝运兴听说村里在重新组织队伍,也很快加入,并向村里的孩子们传授技艺。村里的孩子们听说村里要重新拉起春牛队,更是踊跃报名参加。

  蓝永平说,此次找了20多个孩子,学了五六天,有两个孩子挺有天赋,但其中一个由于家长反对而作罢。11岁的蓝震东是参加“舞春牛”培训的孩子之一,他的外婆与蓝亚会是亲兄妹。几天时间里,他每天花上6个小时学习打鼓和掌牛,“不辛苦,我每样都想学,玩得很欢乐。”他的妈妈彭女士说,“舞春牛”是村里的特色,是传统文化,自己不担心影响学习,反而还鼓励他多参加排练。

1 2 3 下一页

编辑: 谢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