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运人力三轮车梅城年内禁行 车主担忧生活保障

27.05.2014  10:53


在梅城街头候客的人力三轮车。(李盛华 摄)

    ●本报记者  李盛华  实习生  曾滢

  客运人力三轮车是梅州市区一种相对古老的交通工具,曾在梅州交通运输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但目前已不适应梅州市区城市交通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我市计划于年内在梅城全面禁行客运人力三轮车。昨日下午,《梅州市区客运人力三轮车禁行工作方案》听证会在市交通运输局举行,会上议论的焦点为,禁行人力三轮车后如何完善公共交通系统及保障车主再就业,三轮车主则担忧未来的生活保障问题。

  相关部门:已具备禁行条件

  在昨日下午举行的听证会上,人力三轮车被指存在违规在机动车道上行驶、随意调头转向、乱闯红灯、乱停乱放、非法加装动力装置、车容破旧、乱贴广告等问题,影响了城市形象。

  据介绍,梅城禁行客运人力三轮车也已具备条件:首先是梅州城区的城市公共交通日臻完善,已经基本满足广大市民的交通出行需求。目前,梅州城区共开通了24条公交线路,其中开通夜班车的线路有6条,共有公共汽车400辆,并已出台一系列惠民措施。梅州城区共有6家出租汽车公司,共计投放了468辆出租车。

  其次,随着小汽车、摩托车进入千家万户,大部分市民的出行靠驾驶自有车辆解决,客运人力三轮车这种古老的交通工具行驶速度慢、活动范围小,已经难于适应梅州城区面积不断扩大、现代城市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的要求,和现代交通工具相比既无速度优势又无价格优势,面临被自然淘汰的命运。

  此外,梅州城区的道路,特别是江北老城区、江南一些主干道已经容纳不了太多车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影响道路交通秩序和车辆行驶速度。

  车主心声:禁行后我们能做什么?

  客运人力三轮车禁行,受影响最大的无疑是三轮车主。

  “我们已经50多岁了,不骑三轮车能做什么?”昨日下午,记者在梅城江南百花洲与三轮车主李阿姨聊天,她说,她从1999年开始从事人力三轮车客运工作,风雨无阻。她告诉记者,自己每天要工作12个小时以上,但每天的收入最多也就50多元,少的仅有20多元。“年轻时,我可以靠这个照顾家庭,现在老了,也怕有一天骑不动。”李阿姨担忧,如真要禁行人力三轮车,自己也无一技之长,生活费从何而来?除了骑三轮车还会做什么?一把年纪了还能进入工厂打工吗?记者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三轮车主基本上都是像李阿姨这样的年纪,除了骑三轮车,并未想过其他谋生手段。

  州的不少三轮车主来自外地。做了7年三轮车夫的江西赣州人张叔听到人力三轮车要禁行后并无过多反应,他说:“现在的生意也一天不如一天,如果禁行就只能回老家去了。”

  意见焦点:完善公交和保障再就业

  在昨日举行的听证会上,多名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禁行方案》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意见。

  关注弱势群体 一名政协委员提出,三轮车主属弱势群体,一些来自外省年纪偏大的车主更是生活艰难,是否能适当提高三轮车的收购价格?如何把帮助三轮车主再就业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公交要再给力 有人大代表在会上指出,除了要妥善处理三轮车主再就业的问题,政府相关部门也应该合理规划公交路线,加强公共交通管理,完善公共交通系统,填补三轮车退出客运市场留下的空白,同时建议在上下班高峰期适当提升公交发车密度,满足市民出行需求。

  推出替代工具 有来自政府部门的参会人员认为,人力三轮车曾因速度慢等特点,在城市旅游观光尤其是外来游客欣赏一江两岸、体验慢生活等方面发挥过不可替代的作用,禁行后要引导新的旅游观光工具健康发展,代替人力三轮车原有的作用。

  部门回应 针对参会人员的建议意见,有关部门作出回应,今年将继续投放50辆的LNG新能源公共汽车,并且视情况开通新的公交线路、加密公交班线等。在出租汽车方面,今后市政府还会视交通发展状况适时投放新的出租汽车指标。

  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根据人力三轮车禁行清退的情况,将组织客运人力三轮车从业人员进行劳动技能培训,组织专场招聘会等,做好相关人员的转岗就业工作,对已按规定参加失业保险的人员纳入失业保险范围,并按规定享受相关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