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人感觉身边人普遍缺乏公共空间意识

25.06.2014  12:01

市民评出最不能接受的公共空间行为:路人并行挡道、杂物放门口和公交上进食

城市越来越拥挤,大家的公共空间也越来越狭窄。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缺乏公共空间意识的行为,正令不少人感到尴尬:小区搓麻、办公室抽烟、上下扶梯挡道、轻轨上堵门……有评论称,这些随处可见的现象,看似都是无关道德的小事,但却事关每一名市民的切身利益,不该被忽略与漠视。

上周末,重庆晨报公众调查中心联合大渝网与重庆晨网,对1965位市民展开的在线调查显示,高达95%的受访者感觉身边人普遍缺乏公共空间意识;其中,43%的认为这样的人“非常多”。

半数市民

批邻居杂物放过道

家住九龙坡区的周小姐,每天下班回家都会被堵在入户大堂外挪不开步。因为一到下午,本来就不大的入户大堂,总被三四张麻将桌以及围观者挤得水泄不通:有人翘着脚,有人含着烟,有时一阵欢呼,有时猛地一声哀叹。周小姐即使回到家中,耳边也经常萦绕着“吃杠碰胡”的声音。

周小姐多次向物管投诉,物管人员也曾多次劝解麻友们要多多顾及邻居的感受,但令周小姐头疼不已的“麻将班子”就像游击队一样,消失一两天又会回来。不过,周小姐更同情隔壁单元的住户,因为那栋楼的1层、2层、14层都有麻将馆,且经常通宵营业。

在公共空间里,你最不能接受的行为是什么?调查中,半数受访市民直指“把杂物、鞋子放门口过道”,四成人不太接受“小区孩子深夜嬉闹”,还有39%的反感“小区公共空间搓麻”。

51%受访者

反感路人并行挡道

“现在轻轨上吃面的、嗑瓜子的、啃鸡爪的,应有尽有,想过周围人的感受吗?谁来管管?”中国书画家协会副主席方百川留言说。“很多人一上地铁就喜欢堵到门边,有人上下车也不主动让一下。没看到车厢里面那么空吗,多走几步不行吗?”市民王女士说。

据重庆晨报966966公众服务中心热线数据显示,近一年来,平均每个月都有超过50位市民反映身边人在公共场合不顾他人感受。在被问到“你最不喜欢的公共空间行为”时,51%的受访市民首选“路人并行挡道”,47%的坦言不喜欢有人“公交上吃东西”,39%的选择“轻轨乘客堵门”。

此外,“办公室抽烟”也让46%的人表示不太能接受。家住江北区的伍佳,刚从一家咨询公司辞职,原因是办公室抽烟的同事太多,实在没法工作。在伍佳看来,现在一些人常抱怨“这个社会缺少尊重”、“人与人之间奇缺关怀”,但有多少人在日常生活中时常考虑他人感受?

近八成市民

承认忽略过他人感受

本次调查中,近八成市民(79%)承认,在公共场合中忽略过他人感受;其中43%的人直言“应该忽略过,但自己没意识到”。

重庆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社会学专家孙元明认为,小区搓麻、地铁堵门等行为,既不属于法律范畴,也不可能被摆上道德法庭,正因为如此往往被大家忽略。出现这些现象,主要是部分人在公共空间缺乏自我约束,缺乏尊重他人的习惯。

在孙元明看来,不仅仅是重庆,国内许多地方都存在类似问题。缺乏公共空间意识本身不是最严重的问题,最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

为什么一些人缺乏公共空间意识?调查中,73%的受访市民认为原因是一些人“过于重视个人利益,忽略他人利益”,59%的觉得是因为“缺乏对人的尊重与体谅”,还有56%的选择“缺乏相应的教育与管理”。

分析>

公共空间意识

应是每个人的基本素质

孙元明担心,公共空间意识的普遍淡薄,会造成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污染公共空间,且觉得理所当然,于是一边享受自己的自由和权利,一边非理性地责骂不能接受的行为。最后,大家都会缺乏规则意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变得越来越冷漠。

调查显示,92%的受访市民认为,大家普遍缺乏公共空间意识会造成一系列负面影响。具体而言,66%的人担心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61%的人觉得会让人际关系变得疏离与冷漠,59%的人认为会加剧利己主义倾向。

孙元明指出,是否有公共空间意识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尊重和体谅身边人。同时,我们有必要加强宣传力度,让大家明白破坏公共空间秩序最终损害的是每个人的利益。

此次调查中,七成人(71%)称公共空间意识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69%的认为这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58%的直言这是城市形象的体现。 重庆晨报记者 肖舒楠 通讯员 邓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