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出版社“认错”(图)

03.09.2014  15:38

2013年12月13日羊城晚报B7版


  羊城晚报讯

  记者黄丽娜报道:9月1日是中小学开学第一天,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院长周炽成教授收到了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给他的回信。从2013年2月第一次给人教社的教材“纠错”以来,周炽成执着地不断通过微博等方式,指出问题,期待答复。今年2月,他更是直接“上书”给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反映教材中的错误。

  日前,他终于收到了盼望已久的回信,针对他提出的教材中的种种错误,人教社承认了部分错误和问题,并表示会改正。对于自己为何如此执着的原因,周炽成说:“教材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不应该有这么多的错误。应该要对教材的出版严格要求。

  一年半执着给教材纠错

  周炽成第一次发现教材有错,是在去年春节回肇庆老家过年,随手翻看侄子的《物理》、《化学》、《生物》等高中必修课本时发现,“里面有不少事实错误、逻辑错误和用词错误”。他通过自己的微博和《羊城晚报》等媒体反映了这一情况,但并没获得出版社的重视,反而是在网络上引发了网友们的讨论。

  随后,作为一名初二孩子的父亲,周炽成随手翻阅自己孩子所使用的、人教社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时,又发现多处出现用词造句错误。但这一次他发现的问题还是没有得到出版社的回应,“他们没有来跟我当面沟通过,也没有承认自己有错,而是通过第三方找我,以为我是他们的竞争对手找来的。我对这种态度很不认可,我没有什么商业目的,完全是从学理上考虑的。并且认为教材事关重大,有错就应该要改!

  今年2月底,“忍无可忍”的周炽成直接投书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希望袁部长在百忙之中过问一下中小学教材,不要让它们出现常识错误、逻辑错误,更不要出现病句、错句”。

  日前,他终于收到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回信。

  人民教育出版社承认有错

  信中,人教社表示,接到了袁贵仁通过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转来的信,并对周炽成反映的教材中的种种问题一一给了解释和回应。

  对于一些问题,人教社认为教材并没有问题,并给予了解释,列出了依据;但也承认周炽成反映的一些错误确实存在。比如,对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写在前面的话》中提到,“语文与历史、地理、生物、自然等学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周炽成提出,从事实上看,初中并无“自然”一科,小学才有。人教社的回信中也表示,“这是从学生在学校所要学习的科目角度提出的。不过,您所提的建议也非常中肯,从教材编写应该尽善尽美的角度,我们在教材修订时会做相应的修改。

  再比如,教材第177页提到,“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周炽成提出,“礼运”不能没有书名号。对此,回信中也表示,人教社认同周炽成的意见,《礼运》作为篇名,应该加上书名号。

  部分错误修订时已改正

  对周炽成较早时发现的、人教社高中《历史1》必修教材中的问题,人教社也给予了回应。

  在第98页中印有“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续十年没有召开……”周炽成认为,这是令人难以容忍的事实错误:“明明在1975年召开了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而这本历史教材居然说‘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续十年没有召开。’该教材迄今已是第10次印刷,印刷数量高达140余万册,其受众面十分广泛。我真不理解,犯这类史实错误的历史教材为什么能在全国通用这么久?


  对此,人教社在回信中表示,此表述确实容易让人产生疑问,故在2012年修订时,编辑室征求各方意见,已改为“自1965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续十年没有召开……

  而第29页“由于重视对法律条文和以往案例的解释,促使专业法律顾问和专职起诉人出现”一句,周炽成认为“由于”一词系误用,使得句子失去主语,人教社表示,“由于”的确在文法使用上欠准确,在今年的修订中已做了删除处理。

  对于人教社的回信,周炽成认为有些他认为错了,人教社认为没错的问题,他还会继续向袁贵仁去信反映,特别是“政治课”的问题。而对于一些人教社已承认的错误,周炽成认为,教材必须规范,有错应该尽快改正,而不是等部长批转了才重视。

  黄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