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厦街道人武干部义务帮助应征入伍青年练体能

11.08.2014  12:49
金平区金厦街道人武部干部主动放弃休息时间,义务为辖区应征青年开展入伍前适应性军事训练,为青年们快速融入军营生活打好“提前量”。

    “稍息!立正!敬礼!”“绕场跑五圈,一二一,一二一”……在汕头金平区东厦体育运动场,周一到周六晚上,都能看到一群年轻人随着一名教官认真开展体能训练。原来,这是金平区金厦街道人武部干部主动放弃休息时间,义务为辖区应征青年开展入伍前适应性军事训练,为青年们快速融入军营生活打好“提前量”,预防青年们入伍“水土不服”。

  应征入伍做一名军人是很多青年人的梦想,每年都有很多年轻人希望通过各种考核顺利进入军营。然而,近年来,部分青年应征入伍后有“水土不服”现象,例如因现代生活方式导致一些青年人特别是独生子女体能下降,无法适应紧张的军事训练;对军营严格的纪律约束不适应、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不适应,导致出现不能吃苦、意志薄弱、自我中心、情绪化等问题。此外,由于青年们身体上与思想上准备都不够充分,在他们参军入伍之初接触到高强度训练时,“惰性”和“娇气”就会暴露无遗,有人甚至产生思想波动,影响了正常的战备、训练、工作和生活。

  如何消除这些“不适应”现象?金厦街道一改过去把双合格青年输送到部队就是“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路,在7月份提前进行征兵宣传,开展国防和军队建设知识等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为应征的“宅男”们提供入伍前适应性训练,帮助应征对象有效提升身体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开展适应性训练的目的是为了给应征入伍青年打‘预防针’,对部队体能训练有个‘初体验’,使他们将来能更好更快适应部队生活。”负责组织训练工作的金厦街道人武部长关少锋告诉记者。他为“准新兵”们制定了科学的训练计划,坚持每天晚上组织应征青年开展一个半小时的高强度间息性训练,包括3000米跑、10米往返跑、单双杠、俯卧撑、仰卧起坐和队列军姿训练等11个训练科目,还利用课间休息时间穿插进行国防知识教育与谈心交流。

  本月7日晚上8时,记者在东厦体育运动场看到,篮球场旁的一处空地上,有十几个年轻人正在一丝不苟地进行着俯卧撑、队列操、单双杠等训练,炎热的夏日里,他们训练不到半小时就已经大汗淋漓。今年20岁的吴润奇告诉记者,参加训练3周以来,他觉得自己的身体正在慢慢发生变化,体能变好了,一开始不能坚持下来的训练项目如今都能完成了。21岁的刘金鸿坦言现在“”上了跑步锻炼,过去每次只能跑两三圈,经过训练后,如今一口气可以跑2公里,“军营训练生活可能会更辛苦,现在提前适应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一个多月来,40多名应征青年分成四个班次轮番训练,绝大部分人都在训练中坚持了下来,身体素质明显得到提高,军容军姿也得到长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