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园历史文化厅对外开放 珍贵史料见证百年园史

29.07.2023  09:11

历史文化厅全景式展示人民公园百年历史。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耀烨摄

康有为带回国的石雕、全国首次妇女节的纪念活动……这些珍贵的图片资料,在人民公园可以一睹为快。7月28日,人民公园历史文化厅正式对外开放,全景式展示人民公园的百年历史。据介绍,这是一个科技感十足的展厅,可让观众穿越时光,沉浸式感受公园百年更迭。中国工程院院士、人民公园专家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何镜堂等出席了人民公园历史文化厅启动仪式。

当天,人民公园还举办了“相约弦乐 流金岁月”文化活动,用弦乐四重奏奏响百年名园华美乐章;开展“科普一夏·自然集市”自然科普活动,展示波罗蜜、橘红、龙眼、苹婆、腊肠树等树木的果实和红花玉蕊、石栗、腊肠树等树木的小树苗,展现人民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果。

首次系统性展示珍贵史料解读百年名园

建于1921年的广州人民公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真正服务于市民休憩活动需求的城市公园,在我国的造园史上具有开创地位与典范价值。

人民公园历史文化厅展览内容包括“典范建设”“见证历史”“共治传承”“共享为民”四大篇章,是人民公园首次以展览的形式系统性展示公园珍贵史料。这其中,有公园选址布告,显示园址的老地图,1930年代在公园里设置的儿童游乐场、公厕、北门等图纸,网球场、广州市立美术学校、警察殉职纪念碑、放声机、播音台、康有为从意大利带回国置于公园的石雕狮身人面像等照片,茶亭、观鸟区、儿童游乐场老照片,还有孙中山参加追悼列宁活动、全国首次妇女节纪念活动、地铁一号线全线开通典礼、羊城论坛、亚运火炬传递等照片。

类似的珍贵展品还包括摄于公园1950年代的视频资料,记录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市民在公园休憩活动的场景,真实、直观地呈现出那个时期的公园面貌。现场还播出了视频,展现了当年全国四大邮市之一的人民公园邮市的盛况。

我们特地前往多家单位搜集资料,最老的一张照片拍摄于1858年。”广州市人民公园管理中心负责人汪波介绍说。

互动装置+实物展示打开“岁月的匣子

展厅设置了许多创意互动装置,让市民游客参与其中,打开岁月记忆的匣子。旋转圆形控制器,可一键开启科技感十足的素模沙盘,从一张张老照片和建筑模型中感受从“第一公园”到“中央公园”,再到“人民公园”的空间演变。点击互动触摸屏,可以打开老相机和旧式电视机的形式,寻找百年公园的历史印记。

照片墙上,50多张老照片装载着市民与人民公园的美好回忆,在全国第一所公立美术学校——广州市立美术学校、音乐亭、喷水池前的黑白旧照记录了时代芳华。汪波介绍说,众多照片里有一张是74年前一对兄妹留下的旧照,历史文化厅开放前,兄妹二人回到当年留影的位置,手持老照片再度合影。此情此景,彷如时光倒流。据介绍,历史文化厅正式开放后,将继续开展“我与人民公园的故事”老照片、视频和物件征集。

实物展柜则展示了20多件老物件,包括公园票券、曾设在公园的广州集邮俱乐部发行的《珠江邮藏》刊物、民国时期的“广东省城第一公园”火花等。通过实体手动“市民相册”,参观者只要“翻翻书”,投影交互技术就可让他们了解公园曾经举办的游艺会、菊花比赛、集体婚礼、粤剧演出、灯会、花展等活动。

科技赋能

小展厅大容量

汪波介绍说,为让不足100平方米的展厅和园区展现出更多内容,园方采取了许多数字化手段,形成“展厅、户外、云端”“三位一体”的智慧化展示体系。通过运用物体识别互动装置技术、红外识别技术、多屏联动技术、投影mapping和摄像头识别等多媒体技术,展厅动静结合展现了大量历史档案。园区户外设置的AR场景,则采用空间识别与空间定位技术,搭建与真实世界融合的三维虚拟场景,生动再现了人民公园的历史地景。市民游客通过扫二维码,下载APP后,即可“身临其境”体验兽室、温室、象棚、网球场、播音台、儿童游乐场、观音像、围墙等历史地景的复原动画。

人民公园公咨委员、越秀政协常委、广州现代城市更新产业发展中心院长江浩认为,人民公园历史文化厅虽只是公园里面一方小天地,但至少有三大特色,“一是以小见大、以近知远,信息量梳理展现很全面;二是摆脱老套展示,加强了年轻人群体互动体验和参与感,传播面更广泛;三是充分聚焦展现百年来人民活动的丰富多彩,提供的场所有茶亭、网球场、音乐亭、动物场、邮票市场等,各种聚会很温暖,应该发扬创新。

据介绍,当天游园小程序也同时开通,以云端赋能的形式,满足游客线上线下观光需求,包括提供线上预约参观历史文化厅的服务。人民公园历史文化厅位于公园西侧,每日分6个批次时间段预约参观展厅(9:30-10:00,10:15-10:45,11:00-11:30,14:30-15:00,15:15-15:45,16:00-16:30),每批次参观时间为30分钟,逢周一暂停开放。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叶卡斯 实习生王灏林 通讯员陈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