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有学上”还得“上好学”

13.03.2016  02:40

   两会开幕以来,“教育公平”这一话题受到网友持续关注。四成网友认为实现教育公平首先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政策扶持,让人人都上得了学;超过两成的网友认为教育不公平和教学质量有很大关系,实现教育公平应该优化教育质量;不到两成的网友认为,教育改革中政府的主要责任在于制定政策和监管,校方和学生家长也应积极配合,保证教育公平的落实;还有不到两成的网友认为目前全国各地的教育资源差距略大,需要缩小差距,才能更好实现教育公平。

   网友“亚巍巍”说:“教育资源、教育公平受诸多因素影响牵制,国家正努力缩小目前存在的区域、城乡、校际之间的差距,长久坚持相信会越来越好。”网友“桃子子”说:“希望农村教育的短板能尽快补齐,让更多的农村孩子接受到更好的教育。”网友“爱你的理由”说:“现在,村里的好教师往镇里走,镇里的往县城走……建议国家制定政策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留住好老师。”(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供稿)

   “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有改善吗?”“乡村教师能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吗?”……两会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备受瞩目。

   教育是实现社会平等的“最伟大的工具”,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平衡器”。目前,“有学上”的问题已基本解决,但“上好学”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对此,代表委员们纷纷献计献策。

   把每一所学校都办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好学”问题

   “我们学校是当地名校,是择校的热门。但现在不一样了!”说起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带来的变化,南京外国语学校英语特级教师朱善萍代表面露喜色。该校在南京各郊区县都建起了分校,派驻校长、骨干教师。“这样一来,更多的孩子能在家门口上好学校了!”朱善萍说。

   截至2015年底,我国共有1302个县(市、区)通过国家认定,实现县域内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而在江苏,所有县级单位全部通过认定,交了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的“满分卷”。“这一成绩来之不易。”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代表介绍,江苏的城乡教育差距、区域教育差距、校际差距都在明显缩小。

   “但是,整体的基本均衡并不等于校校均衡。”沈健坦言,只有大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基本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把每一所学校都办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好学”问题。

   解决义务教育不均衡,当务之急是解决师资的不均衡

   “解决我国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当务之急是解决师资的不均衡问题。”合肥工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檀结庆代表一针见血。

   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好老师才能“下得去、留得住”。“建议普遍提高薄弱学校的教师待遇,可以采取高待遇激励机制,引导优秀师资向偏远地区或教育资源短缺地区有序流动,中央财政可通过转移支付方式给予保障。”檀结庆说。

   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老师才能“教得好”。朱善萍告诉记者,南京通过国家教师培训计划、远程教育计划,新教师、薄弱学校教师得以与经验丰富的名师面对面、手把手交流、备课,不断获得成长。“建议建立地市一级的义务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对薄弱学校的教师开展全面轮训,提高他们的教育能力和教学水平。”檀结庆说。

   让优秀教师流动起来,才能发挥最大效应。沈健建议,加大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力度,研究建立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用”模式,把骨干教师的均衡配置作为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建立健全区域、城乡、校际教师交流制度,推动实现中小学教师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比如在江苏,规定校长在同一学校连任不得超过两届,教师和骨干教师按照每年不低于总数15%的比例进行交流。檀结庆则建议,通过政策杠杆规定教师都应有在偏远地区或教育资源短缺地区支教的经历,并将这种经历作为职称晋升的先决条件。

   在全社会营造帮扶乡村教育的机制,补上我国教育短板

   改善基本办学条件,是教育走向更加公平的第一步。朱善萍在多次调研中发现,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图书杂志及实验设备等教学设施数量不足。“作为一所学校,需要对其校舍、基本公共设施、课程开设情况、教师资质等作出基本要求,要达到这个要求,不少偏远农村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河南大学副校长宋纯鹏委员说。

   向义务教育均衡的目标进发,离不开对乡村的格外关照。西部地区、农村地区、老少边穷地区教育基础差,是我国教育的短板。宋纯鹏建议,应当进一步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支持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帮扶乡村教育的机制,动员全社会去关心乡村教育,从而推动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发挥“强帮弱”的优势资源辐射作用,是高效率向均衡迈进的重要举措。沈健建议,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鼓励和支持同一层次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通过组建学校联盟、教育共同体、集团化办学和对口帮扶等方式共享优质资源。“一所好学校,可以将其课堂教学、教育理念、特色课程等辐射到全市乃至全国的兄弟学校。

   把蛋糕做大,还要做出多种口味,给老百姓更多的选择机会。“建议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依法举办各种类型的民办学校,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沈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