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聚焦东莞人大工作经验

15.08.2019  21:51

▲《人民日报》截图

8月15日,《人民日报》第18版民主政治版“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地方人大创新调研行③”刊发了《为高质量发展贡献人大力量》,其中东莞人大工作经验、大朗镇人大代表积极履职帮助毛织企业解决“融资难”的事迹在报道中被聚焦提及。就如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潘新潮认为,人大是民主法治建设的“一线”,只要想干事就有干不完的事,只要自身硬、敢担当,就“能担当”。

文章主要围绕广东将经济发展、社会治理中的问题放在法治轨道上解决,让人们看到了地方人大工作的生机活力。报道称,人大代表解决的问题可以小到一个路灯怎么点亮、一个井盖怎么装好,也可以大到一个企业怎么盘活、一个产业怎么兴旺。

大朗镇是驰名中外的毛织之乡,全镇拥有超过1.4万家毛纺织相关企业,毛织品交易市场年交易额达600亿元。大朗毛纺业转型升级的需求迫切,但众多中小微企业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018年1月初,人大代表周淦华了解到不少毛织企业面临的困境,他在东莞市人代会上提交了《关于加快建设“大朗镇毛织产业金融服务平台”的建议》。这引起了党委政府的重视,10个月后,金融服务平台建成,600万元贷款资金帮助困难企业经营重上轨道。

报道认为,人大监督,不仅体现在环境保护等民生实事上,还体现在预算监督等专业领域。东莞民营经济活跃,财政实力雄厚,加大对街道一级财政预算监督成为东莞创新做实人大监督、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监督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在线联网监督、专题询问、人大评议政府部门等,盯紧街道一级财政预算、国有资产家底,让每一分财政资金的使用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东莞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潘新潮说。

人民日报》报道称,潘新潮很有感触地说,人大是民主法治建设的“一线”,只要想干事就有干不完的事,只要自身硬、敢担当,就“能担当”。

全媒体记者 潘少婷 实习生 游卓妍/文

编辑/黄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