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国考改革:体制的大门一直在逐渐打开
一个社会的活力,就在于每一个人选择的多元,在于每一个人浓缩在人生经历中的多样性、凝聚在单向时间里的可能性
一年一度的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考试录用公务员如期而至。这次最引人关注的,既不是招录人数再创历史新高,也不是报考者“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是这样一句关于国考改革的表述——“首次仅面向体制外人员进行招录”。
遽闻之下,有人可能会在犯嘀咕,难道不需要“基层经历”、不重视“基层导向”了?其实并非如此。基层公务员可在每年5月参与中央机关的招考选拔,体制内“遴选”渠道已经疏通。国考因此没必要再承担选拔基层公务员的职能,而可以成为专为体制外人才打造的绿色通道。可以说,“遴选”与国考并驾齐驱的“双通道”,是精确制导的分流,既能实现体制内的人才优化,也能实现体制内外的渠道畅通。
国家对人才的甄别、选拔和任用,理应更加有效、更加通畅、更有针对性。这次改革,也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基层公务员与社会考生各有优势,前者有体制内工作的经验优势,后者有相关领域的专业特长,把不同维度的优势放在单赛道中较量,对考生意味着不公平,对国家则是人才浪费。可以说,“双通道”的分离使得岗位匹配更加准确,提高了国家选拔人才的效率与精度。
放在复杂的治理语境中,这样的分离,也有着深层的现实考虑。基层公务员如果既能参加内部的“遴选”,也能选择外部的国考,不仅会造成重复报考、资源浪费,而且可能造成中央机关对基层的人才“虹吸效应”。其结果是,最需要人才的基层难以留住人才,而岗位相对较少的中央机关却“应者如云”,造成行政链条顶端与末端的人才失衡。由此可见,“双通道”的确立和分开,使得不同类别的考生各得其所、各取所需。对基层来说,能够增强干部队伍的安定感;对中央机关而言,又能促进公务员结构的合理性。
从更大的视野来看,这也为每个人梦想成真、人生出彩提供了新的机会,为一个开放的时代写下新的注脚。年轻人不必担心一次择业就与体制永远无缘,因此也不必年纪轻轻就到机关里面攒“时间优势”,而可以到市场中搏浪击水、到社会上摸爬滚打,到更广阔的领域释放激情,选择更有想象力的人生道路。一个社会的活力,就在于每一个人选择的多元,在于每一个人浓缩在人生经历中的多样性、凝聚在单向时间里的可能性。就此而言,体制的大门进一步敞开,将提升每个人的选择多样性,有助于激发整个社会的活力。
事实上,放在时间的纵轴上,体制的大门一直在逐渐打开。无论是综合、行政、管理的分类,还是分层分级考试的尝试,抑或是这次“仅面向体制外人员”的探索,公务员考试改革的目标,就是要提高国家选拔人才的效率,打通人才流通的渠道。年轻人,活出你的精彩吧,体制的大门,打开了就不会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