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风人物】王立群:管住自己 管好时间

30.10.2014  14:44

王立群,水产学院生物工程系1121班学生,2013、2014年度学校优秀学生奖学金一等奖获得者,2013年度国家励志奖学金及2014年度国家奖学金获得者,2012年度水产学院“新生杯”辩论赛“最佳辩手”,2013年度职业规划大赛一等奖兼“最佳职业探索奖”获得者,2014年度学院团委学生会“优秀部长”。

“你认为学霸是什么?你觉得你自己是学霸吗?”

“我认为学霸是博览群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我真的觉得自己不是学霸,我的知识面还没那么广。但每当我看见学霸时,总觉得他们很了不起,我希望能成为其中的一员。我想说,只要你努力,你也能成为学霸。”

当王立群以一身率性的打扮,朝气蓬勃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并且反客为主地对我们说“大家不用拘束,就当朋友那样聊聊天”时,还是让人有些小小的惊讶。交流中我们发现,王立群特别健谈,简直是一个“话唠”,这让我们很容易就走近了他,了解了他荣誉背后的种种努力。

好成绩=明确的目标+正确的方法+端正的态度

进入大学以后,同学们不再只是一味地抱着书本死读,而是积极参加各种社团发展完善自我,或担任学生干部,在服务同学的同时锻炼自己。然而,在参加活动的同时,很多同学会觉得忙得不可开交,时间不够用,无法兼顾工作与学习。有些学生干部因忙于活动导致学习成绩不佳,对于无法获得与学习成绩挂钩的重要奖项和称号而感到不公平。而同是学生会部长及班主任助理的王立群却能同时囊获多项校级大奖,他是如何做到两者兼顾的呢?

王立群认为,学习成绩好不能代表你其他能力也强,但学习成绩差至少说明你的学习态度不好。只要目标明确,方法得当,学习态度端正,每个人都有可能获得好成绩。

大一时王立群也很迷茫,但他有一个确定的目标,那就是要考上微生物方向的研究生,因此他奔着这个目标,通过思考、摸索和实践,慢慢养成自己的学习习惯、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于迷茫的同学,王立群建议首先进行自我分析,想清楚为什么不想学习,或者学习为了什么。只有清楚了自己想要什么,才能定下目标,然后再去思考如何达成目标,获得你想要的东西。同时也要端正学习态度,凡事以学业为重。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以不影响学习为准则。多虚心向有经验的前辈请教,有他们的指导会使你的方向更清晰、视野更光明,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做时间的管理者

管理好有限的时间,也是王立群取得好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是有的。”无论工作多忙,王立群都把学习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在课前,他花一两个小时认真预习功课,列好自己认为的重点和难点;在课堂上,他把握短短的90分钟专心听讲,根据自己的预习有针对性地听,并且认真做好笔记,把能消化的知识尽量在课堂上消化;在课后,他会再花一些时间继续消化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并积极请教同学和老师。上课、工作之余,除坚持每天早上六点钟起床背单词,他还把周末晚上及周一作为固定的学习时间。王立群不赞成以熬夜的方式来学习,他认为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更有助于保证学习效果,健康的身体是进行一切工作学习的前提,所以他中午至少休息半小时以保证下午有充足的精力。

在大鱼群中,你也不会甘心做一条小鱼

王立群认为,仅有学习的冲动是不够的,要爱学习,也要会学习、善学习。

王立群坦言他的成绩在中学以前非常一般。上中学后,他发现自己周围的同学成绩都很优秀,在一群成绩优秀却还一直在努力的同学中间,他觉得自己没有理由不努力。大学的宿舍里,舍友在学习专业知识之余也积极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学习软件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和技能,这种学而不厌的学习态度也影响了他,让他觉得自己不应局限于眼前有限的知识,而应该充分利用资源丰富自己的知识库。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王立群认为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是有限的,但与不同省份、不同专业、不同成长经历的同学交流可以丰富他的阅历,扩展他的知识面。通过交流,他透过同学的视野去看待事物、分析问题,找到自己没有发现到的东西,接触到一个全新的世界。与师兄师姐的交流则使他学习到了更好地待人接物、工作学习的技巧和经验。而老师的指导点拨,则使他目标明确、前景明朗,就像夜里迷失在无边大海的船只突然看到了指引方向的灯塔。

有些同学觉得学习就一定要去环境舒适又安静的图书馆,但王立群认为好的士兵不一定要宏伟的“训练场”,学习不应被环境和场地所局限。有时候他会约上三两好友在图书馆外的石椅上看书,累了就彼此聊聊天、交流交流心得。

学海无涯,学习的过程中也许会觉得孤单、也许会遇到很多困难,该如何坚持下去?王立群说,可以选择志趣相投的同学一起学习,彼此相互帮助、相互勉励、相互扶持,这样就不会觉得孤独并且有动力继续走下去了。

 


 




(新闻主编:张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