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人秀│黄耀林:草龙艺术重焕生机 开班传艺后继有人

06.09.2019  04:51

黄耀林向小朋友传授编扎草龙的技巧。

龙来,添丁发财。人舞凤,我舞龙,舞到你家唔使(不用)穷。财主娘比(给)扎香,财主叔比(给)蜡烛……”每到农历八月初一至十五,横沥镇田饶步村就会响起这首童谣,舞着草龙的孩子们走街串巷“送福”,锣鼓声动,龙珠随光转,一夜火龙舞,热闹如过年。

舞草龙”,这个在饶步村流传300多年的中秋节民俗,随着时代迁徙,如今村里会编扎、会“舞草龙”的人已所剩无几,扎草龙的传统民俗技艺也濒临失传。面对逐渐被冷落的“舞草龙”,市非遗项目“草龙舞”传承人黄耀林感到无比的“痛心”。

本土文化一定不能失传。”黄耀林为此倾尽全心传承这项传统技艺,并教村里的年轻人扎龙、舞龙。这样,阔别多年的“舞草龙”在中秋之时又重回田饶步村,唤起了村民美好的回忆。如今,村中近30名年轻人继承了旧时手艺,编扎出栩栩如生的草龙,夜空中的“金龙”再次舞动。

黄耀林对草龙进行装饰。

制作:细扁稻草扎成草龙

今年70岁的黄耀林是田饶步村“舞草龙”第三代传承人,精神矍铄、善谈爱笑的他,花一天时间才能编扎成六米长的稻草龙。为了今年中秋节村里的“舞草龙”活动,他在一个月前就开始准备编扎草龙、制作道具、置备服装和锣鼓等各种事宜。

一根根细扁的稻草,在黄耀林和徒弟手中揉拧、编扎、捆绑……逐渐化身为草龙的各个部位。“小时候我也经常帮大人的忙,主要是编织草绳。”黄耀林说,草龙的做法其实很简单,用稻草扎成龙头、龙身、龙尾3个部分,在底部装上竹竿,草龙上加上装饰了就完成了。

记者注意到,黄耀林做的草龙,龙身长6米,龙头、龙身、龙尾均由稻草扎成,龙身插有数根竹竿,是专门让舞草龙的人抓着来舞动的。龙头是茅草拧成的,龙嘴内塞上了一小把草当龙珠,龙角则用刚砍下来的龙眼树杈代替,龙须等则用不同颜色的绳子做成,最让他觉得称意的是,用铁丝将涂得墨黑的乒乓球安装在龙头上作眼睛,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以前龙身要插香,现在考虑到安全问题,我们都改用LED灯。”黄耀林告诉记者,经过多番研究并与村委会商议,将草龙做了些改动,比如龙身加装彩带和灯泡,龙须用塑料胶条捆成,龙牙由废纸剪成等等。

舞动:走街串巷“送福”来

舞草龙,贺中秋”。每到农历八月十五,田饶步村就开始热闹起来,数条草龙齐聚一堂,孩子们舞着草龙巡游,村里的锣鼓声此起彼伏,村民走出家门来看热闹,整条村都充满节日的气氛。每到一户,户主都会给孩子派发红包,寓意团团圆圆,健康长寿。舞龙队之间还会相互“斗威”,比比谁的草龙比较生猛,胜出的那条草龙就是当晚的“龙王”。

顶峰的时候,有10几条草龙。”黄耀林兴致勃勃地谈起旧时的壮观场景,在那个没有电视和网络的时代,草龙舞成为全村人一年中最期待的文娱活动之一。今年,黄耀林特意编扎了九条草龙,届时将呈现出九龙吐珠的盛景。

舞草龙”的尾声,由黄耀林领着舞龙队,敲锣打鼓来到仁和水河边“化龙”。黄耀林说,此时,村民们会扯下做草龙的禾秆,点燃朝上轻轻挥动,霎时间火花四起,“期盼飞龙”会带来好运。

在黄耀林的推动下,他的舞龙队还受邀到外村镇表演。去年9月,黄耀林率6条草龙来到茶山南社古村落进行演出,吸引不少游客驻足欣赏。50个小朋友化身“龙的传人”,传承“舞草龙”文化,穿街走巷进行农耕巡游,为各家各户祈福。

传承:舞龙队形成30人规模

上世纪80年代后期,“舞草龙”习俗在田饶步村逐渐淡化。村民中秋期间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起来,传统的“舞草龙”活动受到冷落。如今,田饶步村会编织、会“舞草龙”的人已寥寥无几,而且年龄普遍较大。

作为“舞草龙”传承人,黄耀林花费大量精力培养接班人,组织青少年编织草龙和练习“舞草龙”,重新组织舞龙队。经过几年发展,村里舞龙队已形成30人的规模。“现在,会编草龙的年轻人和会‘舞草龙’的传承人总算有了。”黄耀林心里踏实很多。

目前,田饶步村青少年活动中心已改造成舞草龙传承基地,黄耀林每天都会驻守在他的传承阵地,周末组织舞龙队队员学习扎草龙与草龙舞蹈,平日更多是走进校园,通过向年轻一代讲述“舞草龙”的历史文化和扎草龙的技巧,让更多学生了解、学习、参与到这项传统艺术,更好地传承下去。

全媒体记者 袁健斌/文

全媒体记者 蓝业佐/图

全媒体编辑 钟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