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童年正被影像消灭?

18.08.2015  13:28

波兹曼将童年的建构过程讲得最为清晰透彻。他认为,童年的历史还不到400年,大致从十六七世纪开始,20世纪50年代前后终结,其间还包括暧昧不明的童年概念摇篮期。

波兹曼对后现代工业社会有深刻预见和尖锐批评。

习惯了小红帽天真纯洁形象的读者,如果翻开佩罗和格林兄弟的早期版本,恐怕要为其中的血腥与色情大跌眼镜。也难怪,故事本就在宫廷成人间传播,格林兄弟之前,并没有为“儿童”创作一说。是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对于成熟的定义,儿童教育受到关注,《小红帽》才由一则性寓言,转化为家庭寓言。

而真正将童年视为一场文化上的建构,媒体文化研究者尼尔·波兹曼讲得最清晰透彻。波兹曼认为,童年的历史还不到400年,大致从十六七世纪开始,20世纪50年代前后终结,其间还包括暧昧不明的童年概念摇篮期。

古希腊没有留下一尊儿童塑像,柏拉图尽管强调青少年教育,希腊也有大量学校,学校教育却和暴力而不是同情紧密相连。古罗马发展出极为重要的羞耻观念,但第一部禁止杀害婴儿的法律要到400年后才出现。中世纪,甚至古希腊罗马的种种努力也被掐灭,读写与教育成为少数僧侣(抄写阶层)的特权,人们的生活交流与集体记忆全赖口头语言与口耳相承,因此7岁(掌握流利的口语表达)之后便是成人。相应地,7岁之后的成人毫无秘密可言,儿童跟成人做同样的游戏、玩同样的玩具、听同样的故事。尼德兰画家勃鲁盖尔(Brueghel)描述说,在粗俗的乡村节日,男人与女人沉迷于饮酒,在放纵的情欲驱使下公然互相触摸,孩子在一旁和成人一道吃吃喝喝。更令现代人吃惊的是,中世纪没有对婴儿进行大小便的训练,玩弄儿童生殖器是一个广泛传播的传统,而在今天这传统可以让你坐牢。

15世纪的印刷术形成了新成人。印刷机的发明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符号世界,精熟掌握这个符号世界的是成人,尚未掌握并在努力掌握这套符号的是儿童,儿童与成人由此形成互动。

印刷文字这种传播媒介,改变的不仅是交流方式,也启发了自我意识与个人主义。印刷文字客观上造成了一种文化景观,社会身份与个体角色依赖于印刷文字的掌握程度,而不是生物学成就,儿童就是逐渐学习并掌握这套印刷符号的个体成长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