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16日教育部简报:华南师范大学做好引人育人工作 扎实推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

17.03.2020  19:31

昨日,教育部简报刊载了我校人才引育工作做法和经验,从加强思想引领、创新引才方式、优化管理机制、搭好发展平台等方面对我校以高青人才引育为牵引推动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政策、举措、成效和经验进行了介绍。据悉,2019年9月,教育部翁铁慧副部长莅临我校检查指导物理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对我校面向海外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青年人才、精准组建高水平创新科研团队、通过灵活的考核管理激发人才创新发展活力等相关举措给予高度肯定,要求教育部加大宣传和推广。该简报就是应教育部要求撰写和刊发的。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2017至2019年是学校大力引育高青人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三年,学校共引进全职高青人才621名、兼职特聘教授39名,学校专任教师队伍呈现出明显的变化。一是规模明显扩大。学校专任教师达到2454人,与2016年底相比增幅达24%。二是结构迅速优化。与2016年底相比,学校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提高了9.27%(从63.7%提高至72.97%)、具有海外博士学位教师比例提高了5.39%(从5%提高至10.39%)、35岁以下(不含35岁)青年教师比例提高了7.9%(从16.5%提高至24.4%)、具有一年以上海外学习工作经历教师比例提高了7.03%(从26%提高至33.03%)。三是水平大幅提高。与2016年底相比,学校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从84人次上升至162人次,增长了92.86%;省级高层次人才从178人次上升至265人次,增长了48.88%。四是活力显著增强。2018年学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总计立项99项,其中近三年新引进人才占36.36%,海外及港澳台学者合作项目占50%,青年基金项目占77.14%,重点项目和联合基金项目均占100%。2019年学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127项,其中近三年新进人才占58.27%,青年项目占91.94%,优青项目占100%。2019年学校共获批国家社科重大项目5项,其中2项为近三年引进人才获得。

未来,学校将进一步加强思政师德师风建设,强化人力资源统筹规划,突出精准引育高青人才,完善教职员工考核管理,优化各类人才薪酬激励,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构建一套高质量的制度体系,形成一种高效率的工作机制,为建成教师教育优势突出的创新型高水平大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报道原文:

华南师范大学做好引人育人工作 扎实推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

教育部简报〔2019〕第37期

  华南师范大学牢牢把握“双一流”建设机遇,聚焦物理学高质量发展,面向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大力引进优秀人才,着力构建对标国际、鼓励创新、充满活力的人事制度,有力推动学校物理学与世界一流学科的对标和并跑,取得了积极成效。

  加强思想引领,把牢正确方向。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统筹全校人才队伍布局和政策安排,将思政工作放在人才工作的首要位置。突出政治引领,采取多种形式生动宣传中国国情,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引导青年人才充分感受新中国的辉煌历程,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接续奋斗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奋斗精神,弘扬“艰苦奋斗、严谨治学、求实创新、为人师表”的校训精神,实施高层次人才国情教育和专题研修,倡导不图安逸、不惧困难、不驰空想的工作作风,营造博学、创新、报国、奉献的新时代科研精神,引导人才立足新时代、服务新发展、建立新功勋。强化过程教育,在人才引进中进行政治立场、学术规范等考察评估,在入职培训时注重做好政治规矩、法律法规、课堂纪律和师德师风教育,在晋升发展中实施政治标准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

  创新引才方式,精准吸纳人才。围绕学科发展重点,瞄准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大规模引进学科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组建高水平创新团队,着力加强物理学科建设。推动领军人才与青年人才合理搭配,近五年围绕物理学科重点攻关的6大领域,重点引进学术前沿科学家10余名、青年拔尖人才50余名,配备具有国际学术背景和良好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博士后,组建把握国际学术前沿、具有雄厚发展后劲的学科创新团队。推动全职落地与柔性引进有机结合,在全职引进学科领军人才和青年人才的同时,每个重点领域柔性引进1—2名国际顶尖人才,通过约定工作时间和具体任务的方式,建立同世界一流大学和实验室的深度学术联系。推动引进人才与本土团队深度融合,秉承引进人才与学科发展方向高度契合、与现有团队有机融合的基本思路,精心挑选、精准配置,确保引进人才能落地生根、形成合力,与本土团队有机互补、深度融合。

  优化管理机制,激发发展活力。以物理学科为改革窗口,以遴选聘用、考核晋升、薪酬分配为抓手,全面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着力激发各类人才勇攀高峰、持续奋斗的内生动力,激发学科团队聚焦目标、协同攻关的创新活力。推动“预聘+长聘”衔接贯通,借鉴世界一流大学人才选聘方式,在青年人才中全面实施“预聘—长聘”制度,即通过两个聘期六年内“非升即走”、达到条件即入长聘轨道、特别突出可随时申请特支计划的人才晋升、流转和退出机制。推动“任务+奖励”相互补充,着力构建激励与约束“双轮驱动”的考核管理机制,一方面,在把握基本标准的同时签署个性化聘期任务;另一方面,对超出聘期任务、获得较好教学科研业绩的青年人才均提高年薪予以奖励,对达到学校高层次人才特支计划条件的及时兑现相应待遇。推动“个人+团队”有机结合,学校既与个人签署聘期任务,也与团队签订整体工作目标;既对个人进行年度考察和聘期考核,也对二级单位、科研团队进行整体目标绩效考核;既直接对个人高端业绩进行奖励,也对团队学科与平台建设成果进行奖励。

  搭好发展平台,助力人才成长。整合学校、政府、企业和国际资源,为物理学科建设发展搭建平台,为人才成长构筑广阔空间。搭好科研创新平台,整合协调编制、资金、场地、招生指标等资源,投放物理学科重点建设领域,建成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国家“111”计划引智基地等科研平台10余个。搭好产教融合平台,与佛山、惠州、肇庆、清远等地合作,组建肇庆华师大光电产业研究院、华南师大(清远)科技创新研究院、“先进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等新型研发机构,打造“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和产业孵化平台,为华为公司提供单光子探测器定制服务,建设广佛肇粤港澳大湾区首条量子安全通信示范干线,孵化高科技企业11家,将微纳光子学创新技术与产品销往德国、意大利、印度等多个国家数百家企业。搭好国际合作平台,分别与一批世界高水平大学建立国际联合实验室,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促进物理学科各类人才的国际培养、国际参与和国际合作。

报道链接:http://www.moe.gov.cn/jyb_sjzl/s3165/202003/t20200316_431658.html

作者/通讯员:陈秀姗 | 来源:人事处 | 编辑:郑宇云
我校农学与林学学科进入全球30强
        QS全球教育集团3月3日在伦敦发布了第10年度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本次排名横跨5大学科群和48个学科,评估了全球83个国家和地区的1368所高校。中国大陆18所高校的100个学科进入前50名,我校农学与林学学科列全球第30位,较2019年上升15名。除我校外,中国大陆高校进入农学与林学前50名的还有中国农业大学(10)和南京农业大学(26)。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结果来自94000位全球权威学者对学科的全面评估、44000家顶尖雇主对大学毕业生全球就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以及对最大文摘数据库Scopus中2250万篇研究论文以及1.华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