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5年将投入4亿元支持专利工作

07.01.2015  19:36

  南方日报讯(记者/张西陆)6日,14届148次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市知识产权局“关于变更财政专项资金的请示”,广州今后5年将大幅增加专利工作专项资金的投入,至2019年总投入专利工作专项财政资金达4亿元。与此前7年累计投入1.68亿元相比,资金支持翻了一倍有余。

  同时,资金支持范围也进一步扩大,从原来只支持专利申请和专利技术产业化,扩展至涵盖专利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公共服务等。

  加大投入与创新驱动战略密切相关

  广州在2007年设立知识产权专项资金,资金总额起点为900万元,至2014年,市财政投入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累计1.68亿元。

  市知识产权局局长邓佑满介绍,今后5年将大幅增加专利工作专项资金的投入,至2019年总投入专利工作专项财政资金达4亿元,纳入财政预算,报市人大审定后执行。今年预算7500万元,明年开始每年投入规模七八千万元。“从广州自身来说,应该算是倍增,但在全国19个副省级城市中处于中游水平。”邓佑满如是评价。

  虽然截至2013年,全市专利申请总量、发明专利和PCT申请量均为2008年的3倍,截至去年11月,广州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4.5件,是全国的3倍、全省的1.4倍,但是目前广州的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占GDP比重不仅低于全省2.35%的水平,还低于全国2.03%的水平。

  邓佑满坦言,这次加大投入,跟创新驱动战略密切相关,专项资金投入纳入财政对科技投入进行统筹考虑。“创新一直是广州的短板。在全国1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中,广州的发明专利授权量大概排在第六位,广州申请量大概排在第十位,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在全国约排在第四位。”

  专利工作专项资金支持范围扩面

  为促进广州市专利工作全面发展,在原《广州市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基础上,结合广州实际,市知识产权局与市财政局共同研究制订《广州市专利工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适度扩大资金支持范围。

  邓佑满表示,资金支持范围从原来只支持专利申请和专利技术产业化扩展到专利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公共服务等专利工作领域,并明确该专项资金扶持的5个政策导向。包括专利创造,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在先、部分资助”的要求,对专利权人的发明专利资助从原来的事前资助,改为授权后资助,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和外国发明专利授权,以及PCT申请的资助维持原来不变;为有效提升专利质量,增加了对发明专利维持年费、发明专利授权大户和授权发明专利代理费及首件发明专利授权的奖励性资助。

  还有专利运用,主要支持专利技术产业化,促进知识产权交易和投融资,开展国家、省、市部署的专利运用专项工作。在专利保护方面,广州将支持专业市场、会展和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国内外专利维权援助等工作。

  此外,专利管理方面将支持开展各类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培育工程,贯彻落实国家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等工作;公共服务板块,将支持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产业及公共平台专利信息分析利用和宣传培训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