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行家称1.51亿元瓷母远未达到预估价

13.10.2014  13:00

9月中旬,在波士顿斯纳金拍卖会上,备受瞩目的第96号拍品、有着“瓷母”之称的清朝乾隆年间各种釉彩大瓶最终以2200万美元落槌,含佣金成交价为2472.3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51亿元。虽然最终以1 .51亿元的价格成交,但在拍卖之前因为该件拍品品相有瑕疵而使得不少人对其估价拿捏不准,最后拍卖成交价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

因流传有序而被认可

据悉,这件“瓷母”是通运公司的旧藏。于今年三月归国的皿方罍就曾流转于这家公司。通运公司1903年由湖州南浔人张静江(1876年-1950年)独资创办,专售古玩、古瓷,兼营茶叶,获利丰厚。通运公司1964年图录中录有“瓷母”之称的乾隆各色釉大瓶,这是通运公司曾经收藏这件“瓷母”的重要佐证。据悉,1964年这件作品第一次上拍,当时的售价为4000美元,据当时汇率还不足1万元人民币。

因品相不完美而被低估

著名收藏家朱绍良表示,这件瓷器身上多处有小修,表面磨损和划痕严重,尤其还少一只“耳朵”,在窑变的地方有一条很大的“冲”(裂痕)。

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件“瓷母”曾藏于美国某大学博物馆,此次流出市场,一开始被当作上世纪初的后仿品处理,估价为1.5万美元,后来权威专家认定其为“清代出品”,估价才改为十几万美元。

一方面,因品相有瑕疵,拍前大多将其估价区间定为95万~160万元人民币。国际买手陈连勇将其估在5000万元人民币左右,他认为这个价位已经算是公道价了,没想到最终的成交价是他的估价的3倍。大多数藏家认为这件“瓷母”本身有瑕疵,此次拍卖应该不会创天价。然而,2200万美元的最终落槌价格还是让人颇感意外。古瓷收藏鉴赏家楼钢表示,“这个价格稍稍高于本人之前的估价”。项立平在开拍前在微博上也表示:“个人认为不会过亿”,而最终2200万美元落槌,还是过亿人民币了,也超越了他的预估。

因其珍稀程度而觉得远未达到预估价

另一方面,在这件拍品出现之前,业内普遍认为“瓷母”仅有北京故宫武英殿的那一件。无独有偶,市场上出现了又一件“瓷母”,其珍惜程度不言而喻。尽管其品相并不完美,但在拍卖前仍然有人十分看好这件新出现的“瓷母”,认为其价值有可能超过上海收藏家刘益谦今年春拍在香港2.88亿元人民币买到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甚至还有人认为它可以与2010年11月在英国班布里奇拍卖行5.5亿元人民币拍出的“清乾隆粉彩镂空转心瓶”相媲美。他们认为,此次1.5亿元人民币的成交价并没有达到预期的估价。

瓷母是清代瓷器最鼎盛时期的终结者

何为瓷母?瓷母,又称各种釉彩大瓶,原指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朝乾隆年间烧制的一件高86.4cm、口径27.4cm、足径33cm的大瓷瓶,学者们至今还没给它取一个准确又响亮的名字,一些权威图录上称其为各色釉大瓶,约定俗成则称之为瓷母。

从烧造工艺上看,青花与仿官釉、仿汝釉、仿哥釉、窑变釉、粉青釉、霁蓝釉等均属高温釉、彩,需先焙烧。而粉彩、珐琅彩、金彩及松石绿釉等均属低温釉彩,需后焙烧。因为釉、彩不同,所以温度的要求也就不同,故需层层烧造,如此复杂的工艺只有在全面掌握各种釉、彩性能的情况下才能顺利完成。这种釉彩大瓶,集各种高温、低温釉、彩于一身,集中体现了当时高超的制瓷技艺。乾隆釉彩大瓶是清代瓷器最鼎盛时期的终结者,它代表了当时瓷器烧制的最高水平。

我们知道,乾隆皇帝嗜古成癖,对瓷器情有所钟,再加之督陶官唐英对景德镇御窑厂的苦心经营,一大批身怀绝技的名工巧匠汇集于景德镇,致使御窑厂的瓷器生产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达到前所未有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