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 广东投50亿建高水平大学

25.04.2015  11:32

  广东3年投50亿建高水平大学

  中期目标

  力争到2020年,重点建设高等学校发展定位和目标更加明确,优势特色更加鲜明,综合实力明显上升,若干所高等学校跻身国内一流大学行列,建成一批国内外一流学科,在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带动全省高等教育整体水平明显提高。

  远期目标

  到2030年,重点建设高等学校总体上在全国同类高等学校中成为地位领先的高水平大学,有效带动全省高等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大幅提升,建成高等教育强省。

  资金投入

  广东高水平大学建设今年启动。从2015年~2017年,专门安排50亿元支持高水平大学建设,主要用于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产学研合作、人才队伍建设、科研服务与支持平台建设等。

  建设周期

  高水平大学建设以5年为一周期,以自主申报、评审认定、建设实施、绩效评价4个阶段展开。开展形式将是竞争性立项后进行差异化支持,随后也会进行滚动进入和动态调整。

  广州日报讯 (记者徐静 通讯员粤教宣)4月23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会前下发了《关于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广东高水平大学建设工作做全面部署。

  2015年~2017年,广东专门安排50亿元支持高水平大学建设,将有5~7所大学进入重点建设高校范围,还会安排若干重点建设项目。在资金投入方面,将提高高水平大学生均定额拨款标准,2015年达到每生每年12000元。

  《意见》指出,广东高水平大学建设主体原则上从省内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且具有3届以上博士毕业生的高校中择优遴选。省内“985工程”高校(即中大和华工)直接列入重点建设高校范围,建设资金按原渠道落实。其他部属、省属博士授权高校,遴选产生3~5所“重点建设高校”和若干“重点建设项目”。市属博士授权高校纳入后,建设资金由所在市政府依照不低于省财政专项资金支持额度安排解决。

  《意见》对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支持措施着墨颇多。记者获悉,广东将力争重点建设高等学校生均资源配置水平走在全国同类高等学校前列,给予省属重点建设高等学校与部属高等学校同等的招标自主权。

  赋予高校科技成果自主处置权

  《意见》明确多项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支持举措,比如提升生均资源配置水平,建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同时,支持重点建设高校采取租房补贴、购房补贴和实物配租等方式解决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住房问题,支持有土地资源的重点建设高校自建公共租赁住房,并将其纳入当地政府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计划。

  支持重点建设高等学校建立博士研究生选拔“申请—考核”机制,探索重点建设高校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依法自主进行动态调整,探索实施重点建设高校依法自主办学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意见》明确赋予科技成果自主处置权,高校自主决定科技成果实施、转让、对外投资和实施许可等科技成果转化事项,科技成果转化所获取收益全部留归单位自主分配。

  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三校校长分别在全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工作会上发言。中山大学校长罗俊表示,将重点实施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三大”建设,“十三五”时期中大进入国内一流高校前列,进而建设成为“文理医工各具特色融合发展,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世界一流大学”。暨南大学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以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调整为驱动,重点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体制机制改革、评价体系改革。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将以学分制建设为抓手,推进人才培养机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