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8亿改造广州大道十大塞车节点

18.08.2014  19:58
根据广州市中心项目办在会上提交的资料,广州大道快捷化改造系统工程(首期)天河北路至洛溪大桥全线长9.15公里,工程内容包括路基、路面、桥梁、隧道、排水、照明、环保设施、交通设施等,工程估算总造价约28.8亿元。

南方日报讯 (记者/刘怀宇 实习生/王钟琪)耗资28.8亿,重点改造沿线塞车较为严重的10个节点。在上周六举行的广州市重大城建项目公咨委的讨论会上,广州大道快速化改造方案获得了公咨委委员们的表决通过。而广州大道是否建BRT依然充满悬念,在讨论中19名委员中只有3人明确支持现在建,其他委员都觉得再等等看,先看广州大道快速化改造的效果再定,而除了BRT之外,有轨电车和无轨电车也是备选方案。

广州大道快速化改造十大节点

本次公咨委的讨论会分上下午两场,上午首先讨论了广州大道快速化改造方案,20名到会委员中,19名委员对改造方案表示赞同,只有1位委员存疑。

根据广州市中心项目办在会上提交的资料,广州大道快捷化改造系统工程(首期)天河北路至洛溪大桥全线长9.15公里,工程内容包括路基、路面、桥梁、隧道、排水、照明、环保设施、交通设施等,工程估算总造价约28.8亿元。改造的重点是沿线塞车较为严重的节点,包括4个立交:天河立交、中山一立交、客村立交、三滘立交;4个平交口改造为:叠景路、逸景路、南洲北路、南洲路;2座跨江桥拓宽为:广州大桥拓宽及洛溪大桥拓宽工程(简称“4+4+2”)。

从各个交通节点看,天河立交节点和中山一立交节点现状的问题是转向交通量特别大,但目前的转盘层(第二层)和地面层交通受转盘及灯控的影响已经无法满足交通需要,因此改造中天河立交二层转盘不拆,将其改造为定向匝道,改造后各方向左转均实现无灯控连续车流,实现各个方向的定向转换功能,而中山一立交二层转盘则拆建改造为定向匝道,改造后,中山一、东风路左转、右转广州大道均可实现连续车流,黄埔大道左转、右转广州大道均可实现连续车流,广州大道车辆要进入东风路、中山路、黄埔大道均可实现连续车流。

客村立交的改造方案为将立交范围内的主车道由双向4车道拓宽为双向8车道;在叠景路平交、逸景路平交、南洲北路平交,则新建主线下穿叠景路、逸景路双向6车道隧道,沿广州大道设置跨线桥上跨南洲北路;南洲立交与南洲路平交将增设1座人行天桥、同时增设南洲路西转北方向定向匝道,取消东往南的灯控设置。最后,洛溪大桥在旧桥两侧新建两幅两车道加2.5米人行道断面的桥梁,将现状4车道拓宽至8车道。

对于方案,委员们的意见主要是严格控制施工工期,做好施工期间交通疏解,尽量减少施工期的影响。而在会上市中心项目办也建议一旦实施工程建议政府借华快免费让市民通行。

有轨电车和无轨电车也是选项

而在下午讨论广州第二条BRT方案时,由市交研所向公咨委提供了广州大道BRT和黄埔东路BRT两大方案,但只有3名委员对广州大道BRT方案表示赞同,其他委员都对其持保留意见,原因是担心广州大道快速化改造和BRT两大工程同时施工会造成交通瘫痪,建议先实施广州大道快速化改造,再视改造后普通公交专用道的实施效果决定是否建设BRT。

根据市交研所提供的方案,广州大道-番禺大道BRT通道北起同和,途经天河立交、中山一立交、客村立交、广州大桥、洛溪大桥,往南沿迎宾路、番禺大道、亚运大道,一直延伸到番禺客运站,同时设置兴业大道支线连接广州南站,全长45.8公里。

全线为双向6—16车道不等,通道内的BRT站台布设条件较好。

广州大道高峰期公交客流平均高于10000人/单向·小时,番禺大道高峰期公交客流平均为5000人/单向·小时,均满足BRT布设客流条件。通道与轨道交通3号线基本呈平行走向,建成后可分担部分地铁客流。全线拟设置BRT站点30个,其中广州大道19个站点,番禺段11个站点。

黄埔东路东延线BRT通道西起夏园站,向东沿黄埔东路,止于南岗站,全长3公里。黄埔东路东延段现状为双向6车道,BRT站台布设条件较好。

通道内高峰期公交客流约为6000人/单向·小时,满足BRT布设客流条件,通道与规划轨道交通13号线走向一致,全线拟设置BRT站点5座。

除了BRT之外,市交研所还对广州大道建设BRT、新型无轨电车、新型有轨电车等快速公共交通模式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这是官方首次提出广州大道建设电车的设想,不过最终现场并未对此进行详细讨论。

公咨委副主任王则楚也补充说,此前大家都关心BRT的造价高,这次广州市交研所也首次解释说,广州大道如果要建BRT,每公里造价会比中山大道下降一半,中山大道是每公里8000万,而广州大道估计4000万都不到,因此造价是可以降下来的。而对于两大工程的经费,他表示都是来源于财政资金,其中也包括车牌拍卖收上来的资金和停车费涨价之后提高的收入,这些钱原本就是专门用于改善公共交通的。

初步方案简介

改造节点存在问题 改造方案工期
4个立交天河立交节点转向交通量特别大,但目前的转盘层(第二层)和地面层交通受转盘及灯控的影响已经无法满足交通需要。主要改造二层转盘但不拆,将其改造为定向匝道。改造后,各个方向左转均实现无灯控连续车流,实现各方向的定向转换功能。20个月,争取2015年开工
中山一立交节点主要改造二层转盘则拆建,将其改造为定向匝道,以实现各方向的定向转换功能。改造后,中山一、东风路左转、右转广州大道均可实现连续车流,黄埔大道左转、右转广州大道均可实现连续车流,广州大道车辆要进入东风路、中山路、黄埔大道均可实现连续车流。
客村立交车道数不匹配,广州大道在客村立交位置南段及北段均为双向10车道,但客村立交位置仅为双向4车道,在交通流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客村立交成为瓶颈和塞车黑点。将客村立交范围内的主车道由双向4车道拓宽为双向8车道。通过拓宽客村立交广州大道直行车道,达到改善立交交通能力的作用。
三滘立交暂未有具体方案
4个平交叠景路平交为平交灯控路口,极大影响了广州大道整体的通行能力。新建主线下穿叠景路、逸景路双向6车道隧道,通过取消红绿灯,保证广州大道主车道车辆快速通过。
逸景路平交
南洲北路平交沿广州大道设置跨线桥上跨南洲北路。通过取消红绿灯,保证广州大道主车道车辆快速通过。
南洲立交与南洲路平交设置了上下南环高速匝道,但未设西转北入广州大道匝道,在南洲立交同广州大道交叉处,设有灯控路口,高峰时段路口交通拥堵严重。增设1座人行天桥,并沿广州大道设置中央分隔带,确保广州大道直行交通连续。同时增设南洲路西转北方向定向匝道,取消东往南的灯控设置。
2座大桥洛溪大桥洛溪大桥现状为双向4车道桥,车道宽仅3.25米,车道数同广州大道10车道严重不匹配,且荷载标准低,目前限速40km/h。并且禁止大车、重车通行。在旧桥两侧(如单侧加宽将会和周边居民楼距离过近,而且建成后桥梁中线偏离,桥梁两端交通组织复杂,影响交通通行能力),新建两幅两车道+2.5m人行道断面的桥梁,将现状4车道拓宽至8车道。30个月,争取2015年开工
广州大桥将在广州大桥东边建一座新桥,线路自客村立交至珠江新城隧道南侧出入口路段,全长2.8公里,设计路宽80米,双向10车道。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目前已准备开工建设。
施工期间交通疏解原则:1.先拓宽,后施工原则; 2.保直行原则;3.错峰施工原则;4.区域疏导原则。

    (表格文本:刘怀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