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26停车位 仅上报20个

13.07.2014  11:45

  在下渡路周边的一些内街内巷,有些本不应该泊车的地点也停满了车。如在下渡路雅蕙街入口处,一个醒目的“禁止停车”标识竖立在街口,可依然有五六辆汽车停在路边,而且看样子也完全不像临时停车的状态,让本就不算宽阔的路面显得更加狭窄。

记者巡街调查咪表停车收费乱象 增收部分“钱有多少、钱去哪儿”何时晒账本

  咪表位停车费大涨,增加的这笔收益将落入谁的口袋?“谁真正了解每一处咪表泊位的数量?全市这么多查得过来吗?”昨日,停车场协会权威人士向记者透露,停车收费调价方案公布后,有咪表公司“动起了心思”:划26个停车位,仅上报20个……

  记者昨日巡城调查,虽暂未发现私自先提价的咪表停车位,但咪表停车乱象颇多。停车费涨价的同时,如何加强对咪表停车的管理,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

  文、图/记者刘冉冉、张晨

  据市交委统计,截至2013年11月,全市在册登记的经营性停车场3742个、停车泊位共64.5万个。此外,还存在大量非经营性停车泊位(包括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停车场,利用各类道路、内街内巷、人行道、退缩位、空地、城中村等设置或自然形成的停车位),没有纳入统计范畴。

  新一类、二类地区扩大了多少?

  按照现行的区域划分方法,一类地区主要是北京路步行街区域、上下九步行街区域以及天河城区域。二类地区是北环高速公路以南,新滘南路、工业大道、昌岗西路以北,珠江主航道以东,华南快速干线以西的区域。

  但是8月1日之后,一、二类区域的范围都明显扩大了。今后一类地区主要包括中心城区,具体为内环路以内的区域以及永福路、广园东路、禺东西路、再接广园快速路以南,华南快速干线以西,新港路以北,西接昌岗中路至工业大道接新滘西路以东区域,海珠区工业大道、新滘西路、东晓南路以内区域。二类地区主要为环城高速、广清高速、华快三期、华南快速以内的区域以及黄埔、番禺区部分区域。

  咪表泊位乱象1:不办卡就不让停车

  “不办停车卡就不让停车,哪有这样的道理?”有市民反映,在万菱广场附近的一德路停车时,收费人员一定要办卡才让停车。昨日,记者来到这个咪表停车泊位处,管理员正在向一位车主推销:“这里停车不能给现金,只能刷卡。200块钱一张卡,全广州都能用。

  “我很少来这边停车,这次不是送货根本不来。能不能直接给现金?”面对车主的要求,管理员强调说他们这个停车场只能刷卡,不收现金,车主最终只能无奈离开。

  “只能刷卡确实挺烦人的,碰到办急事只能花钱图省事,感觉有一种被绑架的感觉。”附近一位刚停好车的车主告诉记者,他在其它咪表位停车时也遭遇过强卖卡的情况。

  虽然停车须办卡早已是“潜规则”,但当记者询问管理人员时,他却当场打起了太极:“一般来说,可以选择刷卡也可以选择缴现金,但逃避缴费的车主太多啦,这里又是批发市场,人多车杂,为了好管理,大部分时候还是办张卡省心。

  咪表泊位乱象2:不管停多久 都要10元起步

  除了停车必须办卡之外,车主怨言最多的是,不少咪表管理员超出政府指导价乱收费。市民黄小姐报料称,天河城商业区附近的许多咪表停车泊位,“不管停多久,先交10块钱,而且这还是‘起步价’。车主有意见?那就‘走你’!

  前晚,在天河路靠近美食街的一处咪表位,记者将车停下后,一名管理员走过来,在记者表示仅停几分钟等朋友时,对方称:“10块!”虽然记者反复表示只是临时停一下,收费也要按时间收,但管理员说:“今天周末,你看看哪里少于10块钱能停车?不商量了,10块起步。”记者交钱后,管理员转身就想走开,后来经记者索要,才不情愿地递过来10元的收费发票。

  咪表泊位乱象3:业内自曝咪表公司或瞒报泊位数量

  昨日停车场协会某权威人士向记者透露,调价方案公布后,一些咪表公司开始“动脑筋想钻空子”。“涨价之后,多出来的收入会上缴给政府,公司要预着一些逃费欠费的车主……所以开始动脑筋,比如能划26个车位,就上报20个,其它6个并不参与统一编号。”据该人士透露,这样的例子以前也有,现有的规章制度不支持对逃费欠费人员进行处罚。此番调价后,车主“不满”价格提高,或将增加逃费率,因此“不排除咪表公司私下瞒报咪表泊位的情况”。

  该人士表示,虽然上个月已要求推行自动停车泊位,并且路内停车位统一编号,但实际操作起来还是很难,“谁真正了解每一处咪表泊位的数量?全市这么多查得过来吗?

  咪表泊位乱象4:“钱有多少”、“钱去哪儿”无人晒

  物价部门曾表示,对于咪表停车场的增收,将重新评估核定咪表停车泊位上缴市财政的经营权有偿使用费标准,做到应收尽收,将增收部分缴入财政,统筹用于城市公共交通以及城区外围换乘停车场建设等。

  那么,这些钱到底有多少、又将去哪儿呢?记者了解到,广州目前的咪表停车场分别由广州电子泊车管理有限公司和广州德生咪表管理有限公司分开经营。此前,两家公司都异口同声地表示“多出来的收入会上缴给政府,公司其实拿不到多少”,却一直未晒过自家的账单。

  此次公布的方案中明确,咪表增加的收入将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咪表停车增收的部分将由政府聘请的第三方机构来决定该收多少,而非上述两家咪表公司实际增收的金额。因此,咪表公司的收入和增收具体有多少,将很可能成为一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未解之谜。

  信息的不透明,也成为此次收费调整后车主“吐槽”的焦点。因此有车主在网上建议,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管理部门应尽快公开这两家咪表泊位经营公司如何取得经营资格、具体承包协议、手中各自拥有的泊位数量和经营收入等信息,防止咪表公司借收费调整之际虚报泊位数量、瞒报营业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