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马今日开跑 后起“广马”追赶京沪“老马”

23.11.2014  12:19
  羊城晨光中带轻度灰霾 - News.Ycwb.Com
来源: img.ycwb.com

羊城晨光中带轻度灰霾 羊城晚报记者 郑迅 摄

广州马拉松跑了三年有何变化?与国内马拉松“老大哥”相比有何短长?

羊城晚报记者 苏荇 李斯睿

今早,随着发令枪响,2万名选手在海心沙——广州马拉松(以下简称广马)起跑点开跑。与前两年相比,虽是同一条赛道,但人群中多了不少新鲜的面孔。

从“呱呱落地”到“脱离襁褓”,广马至今已有3年的历史,在成为一张城市名片的同时,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健身概念,甚至是城市的面貌。作为一名“幼儿”,广马和有十几、几十年历史的上海、北京、厦门等马拉松“老大哥”相比,广马在吸取其经验的基础上,拥有后来者居上的优势,更有不少提高和发展的空间。

人气旺  5万人争抢广马名额

为什么参赛?参赛者孙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儿子在看了一场马拉松电视直播后,问他为什么不去跑广州马拉松赛。他一时口快许下诺言,为了实现这个承诺,他毅然成为今年广马赛道上的一员。

这个小故事真实反映了马拉松比赛对于城市跑步人群尤其是青少年的影响。19年前第一届上海马拉松举办时,估计有不少懵懂的儿童沿街观看,如今,这些孩子可能已成为上海马拉松的中坚力量,甚至是马拉松赛事的组织者。这同样是广马可以预期的前景。

从短期看,广马的人气效应已十分明显。官方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广马2万参赛名额在3小时内被全部抢光,今年改变报名方式后,有5万人争抢广马名额。除了跑广马的人群,广州平日参与跑步健身的人数也直线上升。近三年“冒头”的跑群不计其数,前段时间,某体育品牌召集广州七大知名跑群发布“江湖召集令”,掀起一股跑步的热潮。

有潜力  选手以80后90后为主

据耐克资深传播经理吴伟庆回忆,两年前公司组织跑步活动时,往往只有寥寥十几人报名。如今简单的一个跑步活动,报名人数就上千。越来越多的人坚持在一个固定的平台上跑步。过去是以个人为单位进行跑步训练,现在更多地是以小团队方式跑步,而且更注重科学和跑步技巧,对专业装备也有明确要求,排汗的衣服和专业的跑鞋很受欢迎,有关跑步的软件用户也直线上升。

在评价广马时,一名曾跑遍全国马拉松赛事的跑圈“女神”脱口而出:“姑娘多,漂亮!”在她眼中,很多跑广马的女选手特别“敢穿”,运动内衣、五颜六色的辫子,而且注重衣服、跑鞋和头饰的搭配,散发着迷人的光芒。“我经常建议身边的男性跑友参加广马,既可看风景,又看漂亮姑娘。”她认为,与北方以中年跑友为主的马拉松相比,广马的选手较年轻化,以80后、90后为主,可见广州的跑步市场潜力大。

进步大  官方软硬件提升迅速

从纵向比较来看,广马也有长足的进步。首先,报名方法更人性化,去年采取了在规定时间内先报先得的方式。今年则先预报名,再抽签确定参赛名单,体现了公平性,受到外界一致点赞。其次,在组委会与选手的沟通方式上,采用了电话咨询、邮件、微信、微博等多种途径,照顾到各个年龄段的需求。再次,在赛事推广方面,组委会还打造慈善公益平台,组建冠军领跑平台,体现了官方在推广上所作的努力。

硬件方面的改善,选手也深有体会,连续三届报名参加广马的林琳表示,从去年开始赛道旁多了很多跑团、企业的展台。志愿者经过培训专业了很多,在下半程,如果看到你稍有不适,志愿者会过来扶着选手,给选手加油。“重要的是,厕所和水是够的,这点比上海马拉松和北京马拉松要做得好。

找不足  活动规模差距不小

与深有底蕴的上海、北京、厦门马拉松相比,我们还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首先,从市场培育、跑步概念的普及成果上来看,广州注册的跑步人群比不上“老大哥”。如上海最大的一个民间跑团注册人数达上万人,但在广州,大的跑团人数也只有上千人。

这从马拉松的完赛率及报名人数上可见一斑。今年第十九届上海马拉松,报名人数官方称有260万人,但因该数据来源于报名网站的点击率,可能会有些“水分”。据上海蒸蒸日上体育赛事管理公司总经理刘辉估计:“超过50万应该是比较靠谱的。在这些人群中,估计有4.5万人可完成全程马拉赛。”全程马拉松的完赛率前年达到98%,去年略有下降,也有96%。而广州报名人数只有5万人。且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前两年,广马的全马和半马完赛率均在75%左右。这样的差距需要时间的累积和政府加大推广力度来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