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业促城”到“产城融合”

28.10.2015  17:43

本报报道,在“一中心四组团”的新型城镇化格局下,东莞开始进一步大力推进产城融合区规划建设。日前,《东莞市产城融合区建设工作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印发,《意见》指出,东莞市将构建市、组团、镇三级产城融合区。

如果从历史与未来的维度思考产业与城市的关系,那么,我们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是东莞“以产促城”并创造辉煌成就的三十年。而面对未来,面对前三十年遗留某些弊端,我们却要思索和谋划,如何修正不足,如何进一步改善和放大城市功能,如何提升产业的品质,以实现产业与城市功能的高质量融合。

今天,无论是大城区还是二十几个镇,东莞的多数区域都已摆脱了乡村的模样,达成了初步的城镇化,整体城市化水平名列全国前茅。东莞城镇化水平如此之高,首先要归功于 经济 的成长,特别是制造业在过去三十多年的突飞猛进,外来的制造业并由制造业拉动的服务业和房地产业的联动成长,改变了东莞传统乡镇的功能,从主要服务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转向服务于工业生产和城市居民。

如果说过去的三十年,东莞的城镇化是“以产促城”的进程,那么,未来的岁月,“产城融合”——推进城市功能与产业存在的匹配度——将是东莞现实的选择。

“产城融合”,规划先行。正如《意见》所谋划的,东莞要对产业的布局和城市空间的匹配,做足前瞻性规划和定位的功夫,良好的规划,是实现城市与产业之间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前置条件。东莞早已步入产业转型升级的时间窗口,在腾笼换鸟的语境下,抢抓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正在生成的有利时机,东莞积极引进优质产业,提升制造业的自动化水平和智能制造的水平,方能为产城融合注入活力。更重要的是,“产城融合”的实质在于突破早期城镇化的弊端。因此,东莞有必要检讨既往的经验和教训,高瞻远瞩,从容计议,克服刚性利益结构形成的束缚,进一步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水平,让有限的土地资源溢出更高的效益。

今年7月份,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开展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在全国范围内选择60个左右条件成熟的地区开展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工作。据悉,如果获得示范区建设工作的资格,除了可得到国家和省两级政府的政策支持外,还可获得许多先行先试的改革权利。东莞极力争取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工作的资格,无疑将会进一步促进东莞产城融合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