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劳模表彰”的变化看社会前进
2015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4月2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全国劳动模范表彰也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特征!这些全国劳动模范为我们社会的每个时代绘就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画卷,他们那些神采奕奕、忙忙碌碌的身影记录社会的历史进程!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全国劳动模范的表彰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初,最初表彰的全国劳动模范群体是普通劳动者,如石油工人王进喜、掏粪工人时传祥等,这是中国的解放初期,整个社会正处于百废待兴之时。社会初创阶段没有知识含量,没有科技含量。只有产业工人和农民的那种原始的拼搏精神!被表彰的全国劳动模范群体是以最基层的工人、农民为主体。这是标志中国建国后,整个社会处于初创的起步阶段。
上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之初,被表彰的全国劳动模范群体是专业技术人员、知识型工人、科学家、知识分子群体,如陈景润、蒋筑英、彭加木等。当时中国已经走出了原始的初创阶段,各种劳动产品、社会价值需要提升,社会呼唤技术含量、科技含量。然而,经过文革十年动乱,是文化、科学的十年倒退时代。随着社会的拨乱反正,社会需要大批以知识分子群体为主的专业技术人员、科学研究人员、各种科学家。因此,陈景润、蒋筑英、彭加木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成为被表彰的全国劳动模范群体。他们的被表彰标志社会进步到以科技知识来提供生产力阶段,也意味着工人、农民彻底告别原始的劳作方式。这也是劳动方式的根本变革。
21世纪以来,被表彰的全国劳动模范群体中知识型、科技型、创新型人才愈来愈多。被表彰的群体中不仅有一批民营企业家,而且有一批农民工群体。这标志着中国社会不仅追求知识型、科技型劳动群体,并且强调这一群体的创新精神。这也标志着整个社会发展阶段的进一步提升!一批民营企业家被表彰为全国劳动模范,这是标志中国一种经济发展方式变革与转变。
在被表彰的全国劳动模范群体中,知识含量在不断提高,奋斗服务在一线群体比例不断提高。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但却有着共同的精神底色。全国劳动模范群体象征着一个国家的力量所在;他们的结构变化,充分折射着时代不断前行的脚步!
人们期望在今后的全国劳动模范表彰中,不再单纯是以发展经济或服务发展经济为基础,而是大幅度地增加以科学管理社会、治理社会为衡量标准!
(编辑:苏卓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