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三版报道:他们自制赛车捧回5个全国奖项

05.11.2014  13:18


 

   信息时报11月2日A3、A4、A5整版报道 (首席编辑 黄莺 记者 黄艳 摄影 郭柯堂)

 

   华工方程式赛车队

  近30名主力队员,因为大一时的梦想“亲手做出一部车是一件很酷的事”,奋战一年,各种通宵、寒暑假加班,外加募集资金,历经万难,从设计、软件画图、建模、实验、采购、焊接、组装和测试……自己制作完成了原材料成本60万元的两辆赛车,一辆燃油制动赛车,一辆电动赛车。

  带着两辆辛苦制作的赛车,赛车队10月参加了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捧回了4座奖杯、5个奖项。

 

  很多人喜欢赛车,但没有几个人能喜欢到亲手DIY出一辆。而一群大学理工男,就因为拥有“炫酷拽狂”的赛车梦,便汇集在一起,亲手制作出两辆赛车,这就是 华南理工大学 方程式赛车队的队员们,近30名主力队员,用一年的时间,从设计、软件画图、建模、实验、采购、焊接、组装和测试,焊接……自己制作完成两辆赛车,一辆燃油制动,一辆电动。当这两辆车在某个凌晨终于发动机点火成功,炫酷地在学校开动时,过去近一年的通宵、争论、实验、寒暑假不回家、眼泪都在一瞬间烟消云散。剩下的,唯有激动和抱头痛哭。

  就是这群纯粹追梦的青少年,他们又带着自己的赛车参加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10月14日至18日湖北襄阳,5天的比赛时间,追梦的青年们猜到了比赛将如何激烈,却没猜到自己的两辆车会出现电影一般跌宕起伏的情节。比赛开始遭遇赛车车检未成功;比赛进行遭遇恶劣天气车辆制动失灵;赛车手滑出赛道;刚冲过终点站却发生小车祸……但最终,这群青春少年,利用自己“不为人知”的智慧顺利解决各类难题,在湖北襄阳雨中,最终捧回了4座奖杯、5个奖项。

 

  加入车队
亲手做出一部车是件很酷的事

 

  王天石,北京人。早在他呀呀学语的时候,他喜欢的是坦克,也曾经梦想开坦克。后来长大了,逐渐变得实际,转而喜欢了汽车。所以高考那一年,他就专门挑有车辆工程专业的学校报考,最终,他进入了华南理工大学。

  他对大一迎新时的画面深刻,“在迎新的活动中,看到一辆师兄、师姐们自制的赛车在操场上绕了两圈,我就被吸引住了,太炫了,我顿时觉得这个车队就是我大学的归宿”。

  王天石是理工男生中少有的那种善于言谈的人,他也把这种能力运用于和女同学们的联谊。在他升入大二那年,他为了参加联谊,错过了车队招新笔试。如今回忆起这件事,他还觉得很懊恼、后悔。

  而程李彦是一个踏实的技术男,同样就读车辆工程,在王天石忙于联谊的那个晚上,他顺利地进入了赛车队。“我也是在大一的时候,看见操场上那辆赛车,觉得真的好酷啊,自己将来也可以做出一部车来吗?

  那时,他对未来充满了向往,亲手做出一部车是一件很酷的事。因此,他牢牢抓住了大二就进入车队的机会。和他一起进来的还有发动机专业的同学周家辉。“我们都是带着好奇进来的,认为很酷、好玩而来,但没想到事实上是非常辛苦”。

  大二那一年,程李彦和周家辉主要是跟着师兄们学习技术,错过了大二进入车队的王天石不是正式成员,但他作为“编外人员”坚持了一年时间来为车队“打杂”。

  去年,升学到大三,程李彦和周家辉也逐渐成长为车队的主力队员,而这时,“打杂”的王天石也终于没再错过机会,顺利进入了车队。这一年开始,他们和其他20多名同学都因为“爱车”成为车队的主力队员,他们开始自己设计画图、建模、实验开始制作全新的赛车。并决定超越师兄们,除了油车外,增加制作一台电车。

 

多少通宵
最后试车却遭遇点火不成功

 

  真要自己亲手制作一辆车的过程,却一点也不酷,有的只是通宵达旦。

  为了不影响正常的上课学习时间,车队的事,每天忙到凌晨是家常便饭。车队分工明确,有人负责管理,有人负责技术,还有人负责营销拉赞助。他们常常要一天工作12小时。程李彦在一年前当上了管理队长。“很多队员进来都想留在车队,做技术的工作,管理的琐碎事很多,很多人都不愿意做。”而他因为在车队的时间久,又常常放假不回家留在车间和队员一起调试零件和做各种冲刺的测试和修复工作。渐渐地就被推举为队长,这增加了他的工作量,晚上回宿舍还要处理宣传、经费、日程安排等事务。

  虽然琐碎,但赛车是梦想。今年6月,历时近两个学期,赛车也历经从图纸,到设计到建模、购买各类配件等等,终于要逐渐成型了。

  那一天晚上,发动机要装车点火运行。从早上9点开始就进行点火,但怎么都点不着。

  周家辉对此也印象深刻。“我记得那天发动机装车,在外面进行点火时,早上很多同学围观,中午还是很多同学围观,到了晚上还有很多同学。但是发动机就是点不着,队员们一边点一边找问题进行修复。找到后来,围观的人渐渐没有了,我们才意识到这是深夜了”。最后,在只有星空围观的夜晚点着了,“炫酷”的赛车跑起来了。当时的程李彦和周家辉等队员都兴奋得掉眼泪。

  对于今年新增的电车,也是今年赛车的重头戏。进入暑假,大多数队员没回家,他们在车间内度过了整个本可以肆无忌惮各种玩耍的暑假。留下来的队员,有的做焊接,有的接电路,有的做油泵测试,有的做尾翼,从设计到加工零件再到组装整车,全部都是自己亲手做。由于经验粗浅,空有课本理论的队员都需从头学起,做底盘的人去刨英文资料,做电路的看书、看论文、问行家和老师,通宵工作成了家常便饭。

  暑假过后,电车下地试跑,发现了运动过程中哪项指标不达标的话,要重新拆了车子,拿部件出来调试或更换。9月初,在测试中发现调控系统出现了点问题,队员们又开始熬夜死磕。

  凌晨2点,王天石磕不过睡意躺在车间的椅子上去睡了,车队里最后剩下侯誉烨,人称“猴哥”则继续熬着,他有一股誓不摆休的死磕劲。接近黎明,王天石起来上厕所,才发现猴哥把调控系统的问题解决了,一解决完仰着头就睡着了。对于猴哥,队员们的描述是,“他不善表达,但在程序出现问题时,他就要熬通宵,熬了几天后,程序重写了,问题就解决了”。队员们常常感叹,那些问题怎么解决的只有猴哥自己知道,无可替代,是车队的一个奇才。

 

最大困难
熬夜、技术问题都不难,最难的是筹钱省钱

 

  车队里虽然聚集的都是一群爱车、有梦想的青年,但是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因此,有队员当初过五关斩六将进入车队,也有队员选择退出。一旦退出了,可以把解决不了的问题抛之脑后,还可以晚上睡个完整觉。因此,当有队员退出时,其他队员都能理解,但更多的队员为了“梦想”继续打鸡血一般的日子。

  说到最难处,王天石说,最难的并非熬夜,并非遇到的技术难题,最难的是——钱。原本主攻方向是赛车水路的王天石,纯技术人员,因为负责营销的队员退出,善于交流的他,临时顶替成为了营销人员。

  因为经济紧张,为了省钱,车队的队员经常去大德路找零件,找批发商砍价。有的队员为了找一个赛车适用的特定螺栓,会逐个店铺地问,有人试过买5个螺栓,逛完一条街。“很多车辆配件都是队员们自己垫资先买,提前垫付的零件费,零零总总都超过10万元了。一些‘大钱’会拿去报销,但很多‘小钱’最后都是自己出”。车队的队员都是在校大学生,制作赛车,也只有付出没有回报,因此“”在这里是必然的。

  王天石出去找钱,他找老师推荐的商家,也顺便找买配件时发掘的商家,一家家上门走访,只是希望能维持制作赛车基本费用。“两辆赛车保守估计也要60万的费用”,王天石和队员们一起设计营销方案,发给商家。有些成功了,但更多的是失败。有一个商家原本很感兴趣,和王天石已经谈妥了资助的现金数量,也按照商家的要求挑灯夜战修改了五、六次方案,但当要正式签约时,却又告知“我们换新领导了,不资助了”。一句话,就浇灭了队员们本已经看到的曙光。

  一路磕磕碰碰,9月底,各种困难经历后,两辆赛车全部成型并测试成功。他们大一时的梦想,“亲手做出一部车是一件很酷的事”,在他们大四开学之际,已然实现。

  因为车队,他们比其他的大学生少了课余时间,也少了寒暑假。当其他的同学在课后补习英语、考车牌、拍拖时,他们在车间里捣鼓。当别的同学正在珍惜大学阶段可能最后仅存的几个寒暑假时,他们却提前进入了工作状态,每天8点半到车间上班,下班时间不定,常常是凌晨。大四开学,很多同学都在参加各种招聘会找工作,他们的重心仍然是车间、赛车,测试,解决问题。这一切是否值得?他们的回答是,赛场那些天,他们很多人都哭了,为自己激动、感动、高兴,这些收获,对得住曾经的通宵和那些不回家的日子。

 

实战比赛
电车车检比赛前不过关 熬夜监测赶上最后半小时比赛

 

  两辆赛车,就像这些队员们呱呱落地的孩子。是骡子是马,他们将在湖北襄阳举办的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拉出去遛遛。

  队员们很看重这场比赛,今年的大赛在湖北襄阳举行,共有国内外65所大学的82支车队参赛,包括境内外19支电动方程式赛车,直接参赛学生达2000多名,赛事规模为历届之最。涵盖了赛车营销方案、成本与制造分析、赛车设计、直线加速、8字绕环、高速避障、耐久测试等诸多考核要素,不仅仅是比拼赛车的速度,对参赛车队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也很严格。也可想而知这是一场角逐激烈的比赛。

  “为了这场比赛,是不是经常要翘课?”对此,程李彦说,大四之前,各种课程学校要求严格,所有课都不能落下。而今年开学之初,因为要参战比赛,赛车要不停地进行测试,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因此,9月初到10月18日比赛结束,他们几乎没上过课。每天呆在车间、训练场地。

  10月初,一切准备就绪,近30名主力队员前往了湖北襄阳。然而,没有经验的他们,在电车车检的第一天发现检测不过关。“第二天就要开始动态赛,电车检车中发现断电指示灯仍然闪亮。但问题出在哪?我们不知道,或许就是某个运算过程出现了一点小偏差”。王天石说,在外行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很复杂。

  赛车拉进了旁边的帐篷,这个问题只有猴哥和队员梁政涛懂,他们在帐篷里又熬了个通宵,直到第二天中午11点,电车被推出来了,前往检测。要知道,那时距离比赛结束仅有半个小时了,如果检测再不过关,这一轮将无法参赛,也没有任何成绩。

  心都提到嗓子眼了,所有的队员没人敢说话了,目送电车推进去检测,监测结果:“过关!”队员们的心才放下来,电车很争气地赶上了比赛。之后,赛车手也很争气,超常发挥,获得了直线加速国内总分第一名的成绩,包括国外队伍在内则为第二。

  所有队员们的情绪从屏住呼吸到一下子欢腾起来。“至于猴哥和梁正涛那个通宵的晚上到底干了什么,那个复杂的问题,没有同学知道。总之最终的结果是我们在直线加速上,有机会获得了国内第一名的成绩。”队员们乐于这样夸赞队友高超的能力。

 

再起波澜
雨天遭遇车辆制动失灵 车手使劲滑完全程

 

  油车车手周家辉坦言,因为队员大部分是第一次自己动手做赛车,第一次参加比赛,年轻稚嫩的他们缺乏经验。广州的天气很好,在他们测试车辆鲜有遇到雨天,而当比赛遇到湖北襄阳的大雨甚至可以形容为雨灾的天气时,让他们再度在比赛中遇到麻烦。

  “那天正好是雨中比赛。大雨。”周家辉在赛道上才进行了半圈,突然感觉到赛车没有动力了,他使劲地踩油门,但油门没有任何反应。什么原因?他的大脑内迅速闪现车辆制动的一步步程序,他估摸这是后面车把处的海绵进水了,雨水膨胀阻碍了空气进入,没有空气,燃料点不着。

  可是身在赛场的他又意识到,他要把比赛完成放在第一位,哪怕把车滑到终点,也要完成,否则将没有成绩。于是,伴随着车辆的惯性和使出浑身的劲,他将车辆滑到了终点。“真的很庆幸那是最后半圈,再长一点距离恐怕自己再有蛮力也不能将180公斤的赛车滑到终点”。

  赛车经过抢修进入第二轮比赛,车手冼锦恒上场了。上场前,他告诉队友们,他最担心的是雨天打滑、滑出赛道。这样的担心还真的在第一圈转弯处就发生了,所有在场上观看的队员们都吓坏了,冼锦恒在场上也蒙了,隐约听到看台上有人喊出:“赶紧点火”。回过神的他,在1分钟内点火并重回了赛道,最后还连超三辆车,冲出终点。“冼锦恒连人带车从终点的草地出来时,我们都止不住眼泪,20几个汉子都难以掩饰地哭了。如果1分钟内没回到赛道的话,我们一年的努力都白费了”。

  因为缺乏经验,这样有惊无险的事情总是在比赛中发生。早在第一天比赛时,赛车的突发状况就给队员们来了个“下马威”。“那天第一次比赛,就发生车祸,好在车祸发生时,赛车手已经冲出了终点,完成了比赛。在这个意外中,车子的后空架掉了,轮胎也出现问题。”后来车辆进行紧急抢修,确保了之后的比赛。周家辉说,要把这些经验总结出来让此后的学弟、学妹们不再走弯路。

  5天的比赛,他们拿回了五项成绩四个奖杯,分别是:电车直线加速全国第一(含国外队伍在内则第二);电车耐久赛全国第一(含国外队伍则第二);总分全国第三(含国外队伍则第四,此奖项不设奖杯);油车营销报告第一;油车八字绕环第二。

 

湿了眼眶
对得住曾经的通宵和那些不回家的日子

 

  10月20日,程李彦经历完比赛,回到广州,他感冒发烧了。而在此之前的一年多的时间内,他是个精力充沛的小伙子,从赛车的设计图纸到两辆车呱呱落地,再到参赛,他都精神饱满。比赛结束后,长期的疲惫终于以感冒的形式爆发出来了。

  对于刚刚过去的比赛,队友们感叹的是,当捧回这些奖项,再回忆起这段的经历,认为一起都值了。周家辉说,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他也曾经偶尔冒出过“退出”的想法,但最终是责任感支撑了他走下去。“有责任才会有希望”,他说,特别是作为一名车手,他如果退出,车队在短时间内再重新招一名进行磨合非常困难。因此,他的责任感告诉他不是想退就能退的。

  因为车队,他们比其他的大学生少了课余时间,也少了寒暑假。当其他的同学在课后补习英语、考车牌、拍拖时,他们在车间里捣鼓。当别的同学正在珍惜人生可能最后仅存的几个寒暑假时,他们却提前进入了工作状态,每天8点半到车间上班,下班时间不定,常常是凌晨。大四开学,很多同学都在参加各种招聘会找工作,他们的重心仍然是车间、赛车,测试,解决问题。这一切是否值得?他们的回答是,赛场那些天,他们很多人都哭了,为自己激动、感动、高兴,这些收获,对得住曾经的通宵和那些不回家的日子。

  比赛结束后,他们继续短暂的大四年级的校园生活,在车队里,他们还将帮助下一届的学生们规划设计新一代的赛车。而对于个人的前途,王天石将选择毕业后去美国深造,善于表达的他,将来希望自己能在市场和车辆专业技术两个方向发展。程李彦已经找到了大型汽车企业的工作,他热衷的还是技术;周家辉也和另一家汽车企业有了基本的意向,将来他会参与一些业余赛车。而大多数其他队员正在忙于参加各种校园招聘,面试,面临人生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