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巧施妙手,让逝者体面告别

06.04.2018  14:31

老李穿上工作服为逝者整容。

大洋网讯 在广州市殡仪馆防腐部半封闭的地下室,老李每天走进来后,会先对逝者鞠一躬,然后对照逝者生前的照片,为逝者整容。为了让逝者保持最自然的样子,他有时候需要一、两个小时完成,有时候则要七、八个小时。他说,让逝者有尊严、体面地告别人间就是他的工作。清明节来临,记者走进广州市殡仪馆,聆听一线工作人员老李分享他的工作经历。17年来,他通过实践摸索中的技能,先后荣获全国民政行业优秀技能人才、全国殡葬工作先进个人、广东省劳动模范、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以及2015年的全国劳模。

入行17载,对每个逝去的生命鞠躬

46岁的老李在广州市殡仪馆工作了17年,说到为何选择这一行,他坦言,因为自己以前比较穷,当时从广东罗定来到广州找工作,“找到一份工作就不错了,看到这里招人,就入了这行。”老李说,刚入行第一天看到很多遗体在眼前,当时还是个年轻小伙子的他,也不免有些恐惧,表现出不习惯。略带恐惧心情的他,于是就这样跟着师傅学习,学着学着,也就看习惯了。17年来,他一直在一线工作,为逝者洗澡、洗头、穿衣、化妆,让他们体面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因为工作环境,老李不爱说话,不喜欢笑。每次开工前,他先向逝者鞠一躬,17年来,均是如此。鞠躬完成后,根据家属的要求,对照逝者生前的照片,帮助他们恢复自然的面容。“在技术方面,我没有学习这个专业,平时就靠跟师傅学一些基本的东西,其他的技巧还是要自己摸索。”因为工作时间长,技术愈发熟练,如今老李常被分工做一些特殊整容,这些逝者很多是因车祸、溺水、火灾等意外死亡,面容恢复起来难度大,因此对技术的要求也相当高。

有一对刚结婚没多久的夫妻因车祸去世,脸部和身体受损严重。两家人的父母来到这里,老人家很难过,叮嘱我说‘一定要把他们修复得好好的’。”接到这个业务时,已经是下午两点,第二天早上家属要进行告别仪式,因此当天必须要做好。老李说,由于车祸对身体造成的损伤严重,他便根据照片设立方案,从下午2点一直持续到晚上10点多才做好。“因为遗体也有特殊性,要做好防腐工作,因此整容的时候不能休息,我们都是要尽快一次性完成。损伤的鼻子、眼睛、嘴巴等,要借助一些工具进行修复。”第二天早上,两家的父母看到儿女安详、自然的样子,非常满意,对他充满了感激。

无惧压力,凭借一双妙手屡获嘉奖

大约10年前,老李参加民政部举行的全国殡葬行业的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他介绍道,“当时比赛分三四轮,晋级淘汰赛,从一开始的几十个人参加,但最后角逐出前三名。晋级赛也是从普通的化妆3到5分钟,一级一级晋升到难度最大的特殊整容。

老李说,比赛现场用的是假人等道具,“假人可能遇到千变万化的情况,需要特殊的技术。”但这对于老李来说,并不难。他说,面对特殊情况,在广州这样的工作量中,他早已熟知并实践过无数次。每年,他和同事们要完成广州一年3万多遗体的修复,对于他个人而言,每天修复7、8位逝者则是日常工作,远非比赛场景所能囊括。他说,也正因此,他面对现场的六、七个评委,轻松拿到了第一名。

老李在日常工作中,还组织员工参加美发、染发等技术培训,使妆容服务扩大到为遗体洗澡、洗头、吹发、染发、精致化妆、喷香水等。他还带领部门同事推出了“遗体全身护理”等业务,受到很多家属的欢迎。他将先进的防腐妆容技术应用在工作中,提高药防质量和特殊妆容质量,使遗体的柔软性和肤色有了较大改善。

2003年非典时期,他带头给非典遗体进行防腐和化妆;2004年禽流感时期,他不顾被感染的危险,参与遗体的处理,避免了病毒的扩散,保证了员工的安全。谈到这些有风险的经历,老李却轻描淡写地说,只要把防护工作做足,就没有什么可怕的。

从事这个行业,尤其是遇到有风险的时候,家人也会担心。但老李说,“每个行业都有压力,做其他工作也一样有压力和风险。”他同样认为,无论从事哪个行业,工作都要做好。这些年,老李所获得的奖项和荣誉不胜枚举。据了解,他先后获得全国民政行业优秀技能人才、全国殡葬工作先进个人、广东省劳动模范、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广州市敬业奉献模范等,在2015年又当选全国劳模。

坚定决心,在殡葬行业继续干下去

老李对待自己的工作淡定,对亲戚朋友也从来不隐瞒自己的职业。但社会对殡葬行业存在的歧视,他还是能清晰地感觉到。“早些年,遇到别人忌讳我的事情实在太多了。”老李说,有一次去商场买化妆工具,买完后填写发票抬头时,售货员看到他所在的工作单位后,转身就把他用过的笔扔掉了。此外,他出去接收遗体时,开着殡葬车,很多路人一看殡葬车来了,也都避之不及。“还有一些时候,因为殡葬车在等待遗体接收时停靠在路边,时间久了,我们下车去路边买东西吃或者买瓶水,士多店老板发现我们从殡葬车下来,直接拒绝出售东西给我们。

不过,这并没有影响老李从事这个行业的决心,“我们也是靠自己的努力工作赚钱,每个人的观念不同,别人的歧视我改变不了,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也希望更多人了解我们这个行业的人。”让老李欣慰的是,这些年社会上对他们的观念有所转化,同事中也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其中不乏大学本科、研究生加入这个群体。“他们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喜欢这一行,也就加入这个行业工作,就如同市面上其他工作一样,这说明了社会的观念在转变。

老李还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女儿,今年已入读国内有名的高校。他说,“1999年出生的女儿,从懂事开始就知道爸爸的职业,她从来不在同学老师面前避讳我的职业。她和同学、朋友都相处得很好。小伙伴们也没有因为介意我的职业,不跟她交朋友。

对于未来,老李淡淡地说,在这一行,他将会继续好好工作。

撰文/信时记者黄艳 通讯员印锐  摄影/信时记者陈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