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老师的“老师”

02.06.2014  11:16


黎红明(右)在指导苏惠珠做课件。(李少凤 摄)

  ●本报记者 李少凤

  有人说,教研员是学科的带头人,是老师的“老师”。可见,教研员在学科教学研究上肩负着重任。市教研室中学语文教研员黎红明二十多年如一日,一直奋战在教研路上,他去年底被教育部语文出版社评为全国中学语文“百名名师”。我市获此殊荣的老师仅三个,另外两人则是学艺中学的苏惠珠和房凤娜两位老师。而她们均称,黎红明就是恩师,鞭策指导着自己的成长与进步。

  黎红明于1980年至1990年在中学任教,1990年调至平远县教研室任中学语文教研员,2008年调至市教研室。20多年来,黎红明经常深入学校调研指导,坚持开展各项教研教改活动,以活动促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加强与外地先进学校的联系,以“他山之石”促进我市学科水平的提升。

  “教师队伍中,兢兢业业教书育人的教师很多,而能将自己教书育人的经验很好地总结出来交流的很少;‘经验型’的教师很多,而‘科研型’的教师很少。”黎红明见此,心里很着急。    为解决此“短板”,黎红明注重引导老师围绕一个个教育教学问题作全方位、长期且深入的研究,并将其转化成课题。慢慢地,各县(市、区)课题立项研究氛围浓厚,促进了一大批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据介绍,2001年,黎红明所主持的“中学语文自能作文实验”课题获市第二届普教系统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02年初,黎红明主持指导老师们开展中学语文科“活动性语文教学”实验活动,灌输老师“以生为本”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潜能,增强课堂师生的互动。该课题曾获市第四届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在他的带领下,我们正开展新课题《设疑引思、质疑探究的教学艺术》。”苏惠珠说,这个课题进一步深化老师对“以生为本”的认识,更促进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但对老师而言更具挑战和考验。

  随着时代发展和老师们的需求,黎红明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手段指导老师们的教学工作,2006年,他创办个人网站“光明语文网”。打开该网站网页,记者看到,这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许多本地的外地的教育教学课改经验,还有学生的写作范文,一应俱全。这里成为我市中学师生的“语文后花园”。    去年,市教研室创办了《梅州教研》杂志,由黎红明担任主编。记者拿在手上,感觉到沉甸甸的——期刊每期从策划到组稿,从排版到校对,从送审到付印分发,黎红明付出了不少心血。“我愿自己是一个火把,永远行进在教研路上,不断燃烧,照亮老师们的前程。”这是黎红明的内心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