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鹰眼”让破绽无处可藏
观察入微是曾素明的秘密武器,而武器的养成,正得益于他早年的绘画功力。
阿S ir档案
曾素明,1976年生,广东惠州博罗县人,2001年从警,现为广州市公安局越秀区分局刑警大队三中队中队长,主要负责视频技术侦查,广州市公安局影像技术专家,全国公安视频技术侦查精英,入选公安部“全国刑事技术青年人才库”。
必杀技
视频里任何破绽难逃他的“鹰眼”;画的嫌疑人模拟画像几可乱真。
魁梧身材,刚毅脸庞,寸头,1.80米以上的大个子,还长了一副“警察脸”。曾素明是广州市公安局越秀区分局刑警大队三中队中队长,也是广州市公安局首批影像技术专家之一。除了佩枪,曾素明的破案工具还有一支画笔和一双“鹰眼”。
当警察前,曾素明在街头卖过画,教过学生水彩画。当警察后,他画的嫌疑人模拟画像能“以假乱真”。学美术培养出的观察力,让他能在模糊的视频里一眼辨认出嫌疑人的破绽。
画画练就一双“鹰眼”
15岁前,曾素明连家乡博罗县的小镇都没出过。他从小就懂事,假期还会做小买卖帮补家用,父母也很信任他。同学爱看武侠小说,他被小说的插画迷住了。那一年,他从报纸上看到成都一间美术学校有培训课程,家里东拼西凑了2000元,他只身从广州坐火车到成都学画。
到了成都,学校包住宿,他一天十几个小时对着模特练素描。一个月后开始实操,到街头卖画。曾素明是学校里年纪最小的学生,拿着画板、画笔、小板凳坐在公园里“招揽生意”,画一张一个钟,挣15蚊,一天也就能画上一两张。
一个小时就盯着一张脸,一边观察一边画,曾素明说那些被他观察过的脸,“每一寸的线条都记得”。美术给了他敏锐的观察力,“对线条、颜色比普通人更敏感”。
观察是曾素明的秘密武器,而武器的养成,正得益于他早年的绘画功力。
2001年进入警队后,曾素明的画笔也没放下。从给路人画“美”,到给嫌疑人画“实”,画笔没变,画法却截然不同。
给路人画画,“痘痘、痣,不好看的能省就省,只要把他画得不那么‘着急’”;还原嫌疑人外貌,则必须“追求客观,画不像影响侦查”。
还原嫌疑人外貌特征,可不像在公园里画素描那样简单。“因为没有人坐在你面前,全凭自己度量,没底”,半个小时完成的画像,一直到抓到嫌疑人那一刻,曾素明才能放下心来。
一次,曾素明给一个抢劫案嫌疑人画像,嫌疑人被抓后,看着墙上发呆,“这里怎么会有我的照片?”原来,那是曾素明给他画的模拟像。
当上警察“入对了行”
1997年,曾素明考入华南师范大学美术专业。晚上熄灯后,他也打着手电筒画插画,第一个月就赚了9000多元。
大二开始,老师推荐他给学校科教培训中心的大专班上课。从小长相老成,上课前曾素明站在课室门口催促学生赶快到课室,“怎么这个保安那么严啊?”上了课,学生们大吃一惊,“怎么连保安都会画画?”
2001年,广州警方面向社会招警。条件都符合的曾素明对当警察也很憧憬。“当时以为进了警队业余时间也能画画”,6000人报名,招了600人,曾素明顺利进入广州市公安局越秀区分局。
模拟画像得心应手,但这却不是曾素明的“主业”。从2001年进入公安队伍开始,曾素明一直负责视频技术侦查,主要任务就是在大量监控视频画面中寻找线索。在这方面,他的功夫令人惊叹。
在他的“鹰眼”下,嫌疑人的伪装、破绽,通常无处可藏,他甚至能辨别不同人走路的姿势。
进入警队14年,曾素明说“白加黑”、“五加二”的加班模式是常态,“压力哪儿都有,主要是有能力化解压力,心态是关键。处理案子有成就感”,警队追求时效性、积极性,爽快不拖沓的曾素明觉得“入对了行”。
作为负责视频技术侦查的中队长,曾素明几乎每天都在看视频。他跟人说话,眼睛时不时用力眨下,“原来视力1.0,现在只剩0 .5。”下班后,为了让眼睛休息,“发光的屏幕他一般不看”,能不看电视就不看。
曾素明的妻子也是警察,能有一天完整的时间陪家人,对他来说极其难得。有时,他会教7岁的女儿对着照片画素描。他手机里还有很多年轻时画的水彩画,笔触细腻,色彩和谐,时不时拿出来看看,“可能要到退休,才有时间完整地画一幅画了,”他说。
案例揭秘
301路公交纵火案
嫌疑人怎么暴露的?
2014年7月15日,广州301路公交车在广州大道南敦和公交车站停靠时发生爆燃,2人死亡、32人受伤。曾素明在家里接到通知,拿起手机就赶往现场。
到现场后,曾素明将视频侦查队伍分组,安排到每个车站看监控。视频跟踪到一名在流花车站上车的年轻男子,背个高80厘米、宽40厘米的灰白色蛇皮袋。流花车站复杂的交通把追踪引向茫茫人海,出租车、火车、公交车还是走路,他到底从哪里来?
曾素明将嫌疑人可能出现的所有出入口逐一排查,对站场出租车上下车点及周边天桥进行地毯式排除,确定嫌疑人是坐公交车到达流花车站的。
“每个人在视频里就只有指甲尖小月牙那么大,5毫米。”他坐在电脑屏幕前,就这么一个个数着公交车站的人头。“这个站场每分钟有几辆车同时进站,车与车交错时旅客又会被挡住,下车人数很难计算。”
曾素明把301路公交发车前20分钟,火车站东广场截图的50多张视频资料进行清晰化处理。盯着视频数小时后,他猛然发现站场灯光的阴影下,840路公交车上一个背着蛇皮袋的人下了车。“你看,下车的人群中这个人的影子比别人多了个‘小疙瘩’”,曾素明指着屏幕里2毫米不到的蛇皮袋对同事说。然而视频里嫌疑人没入昏暗的灯光里,一般人肉眼根本看不出异样。
继续追踪840路公交,最后确定嫌疑人从白云区一技术学校上车。基本掌握嫌疑人的落脚点,至此,曾素明已连续看视频持续12小时。
而案发16小时后,嫌疑人果真在以上居住地附近的网吧落网。
行李箱藏尸案
嫌犯去向如何定位?
2006年7月,在火车站广场运行李的李女士帮人保管行李箱,箱里却藏有尸体。曾素明根据视频还原了嫌疑人从广州火车站西广场到省汽车站购票的踪迹。但售票员一口咬定嫌疑人买的是到韶关的车票。视频截图模糊不清,无法读取详细信息。
调取售票窗口的视频,曾素明发现窗口的透明玻璃折射出售票员打字时的影像。通过镜面还原售票员打字的顺序和手势,案件发生重大转折,车票并不是去韶关的,而是“zhuhai”,珠海!根据曾素明提供的侦查方向,一个月后犯罪嫌疑人在珠海落网。
“只盯着视频一点是不行的”,经验告诉曾素明,看视频要全面,整体、局部都要兼顾,“周边环境有时比嫌疑人本身能说出更多的信息”。
出品:南方都市报朋友圈新闻工作室
主持:胡群芳
统筹:南都记者 连楷
采写:南都记者 李双
通讯员 黄剑 张毅涛 施桂鸿
摄影:南都记者 梁炜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