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走了,实验室的灯继续亮着
深圳第一位院士牛憨笨先生逝世,享年76岁
牛憨笨(1940年2月-2016年7月4日)
牛憨笨院士1940年2月出生于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1966年至1999年在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工作。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3年获第二届王丹萍科学奖,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同年被评为陕西省先进工作者和中国科学院模范导师。1999年,他带领一个科研团队来到深圳大学,成为深圳市的第一位院士。
他亲自参与科研项目中,对自己的每一名学生都给予直接辅导。病重住院期间,他躺在病床上构思着3本书的大纲,学生来到病床前,他说话已很艰难,仍通过纸笔和学生进行科研上的交流。他在物质上没什么追求,将科研项目产业化的收入拿来给学生做奖学金,太太说他有一碗拉面就满足了。他,就是牛憨笨———深圳市第一位院士。
昨日,深圳大学发出讣告,沉痛宣告,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杰出的光电子学和超快诊断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原深圳大学光电子学研究所所长,光电工程学院名誉院长牛憨笨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7月4日15时30分在深圳逝世,享年76岁。
59岁时来深搭建更高平台
牛憨笨是我国杰出的光电子学和超快诊断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原深圳大学光电子学研究所所长,光电工程学院名誉院长。1999年,他带领一个科研团队来到深圳大学,成为深圳市的第一位院士。
在同事杨勤劳老师看来,牛院士一生痴迷于科研,作为当年跟随牛憨笨一起来深圳的团队成员,杨勤劳回忆,1999年牛院士还在西安时,课题组研究方向比较窄,为了扩展开来,建一个更高的平台,牛院士就打算来深圳。这对于当时已经59岁的牛院士来说,这个想法可以说是下了非常大的决心。
深圳大学光电工程学院院长屈君乐介绍,当时的深圳大学还没有招收博士生的资格,牛院士到来之后,对于深圳大学学科建设的带动力度非常大。2006年,深圳大学首次成为了博士授权单位,第二年拿到了博士后流动站。
光电工程学院院长屈君乐曾是牛院士的学生,两人相识24年之久。屈君乐表示,牛院士从参加工作到离开,一直在科研一线,即使在生病以后,也是把课题组叫到病床前开会。
对于高校里的科研人员来说,申请科研项目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屈君乐介绍,有一个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课题《纳米分辨完整细胞三维成像的新理论和新方法》,牛院士曾经连续申请过四五次,每次都是和不同的院校联合申请,每年的申请稿子也不同,失败了很多次,但他从来没有放弃,最终在2011年申请到了这个课题。
在一些高校,导师带的学生数量众多,一些学生几乎很少见到导师,更谈不上直接的辅导。但是据牛院士的学生介绍,在深大,牛院士这么多年里培养过的硕士和博士近80名,他很负责,会对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
博士生黄建衡在2008年成了牛院士的学生,据他回忆,自己在做一个实验的时候,发现结果不是太好,就到实验室找牛院士,说找不到问题原因,“牛院士马上亲自到实验室帮我找原因。”
博士生刘双龙回忆,今年五一的时候,牛院士从上海的医院回到深圳,把自己叫过去询问课题进展,“我就问能不能把课题的要求降低一点”,结果遭到了牛院士的批评,“他说按什么标准申请的课题,必须按标准完成,一点折扣不能打。”
他想带动其他实验室点亮灯
屈君乐记得,牛院士说过这样一句话,“希望我的实验室的灯光,能够带领其他更多实验室的灯光亮着。”意思是说,如果实验室的灯光在节假日里也亮着,说明科研氛围好。
从深大西门进去之后右转一点,就是光电工程学院所在的小楼,牛憨笨的办公室位于314房间。昨日下午,南都记者在房间内看到,外面一个小会客厅,小黑板上还残留着他和学生们讨论时留下的字迹,里面的办公室里,摆设十分朴实,他的书籍、论文等物品仍然摆放着。
屈君乐介绍,在深圳大学期间,牛院士参与过一些科研项目的产业化,有的企业还成功上市,牛院士也在其中的公司里拿到过工资,但是牛院士回到学校之后,把这些钱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奖学金,回馈给了学生。在同事眼里,他没有什么爱好,除了科研。
博士后赵志刚介绍,牛院士在生病前,晚上10点半之前都会在办公室,有事就可以找他,“我们学生对院士非常敬畏,但晚上知道院士是在的,看到灯是亮着的,就会敲门进去,向他汇报实验结果,和他讨论问题。”
在牛院士生病之后,其中一个研究方向暂时由同事李冀老师来负责。李冀介绍,“我想就是看管一下,等牛院士回来就接过去了,月底的时候我还做梦,梦见有一次组里开会,牛院士来了,我一进门,他说你可以坐到那个位置,然后到第二天他就走了……”
希望我的实验室的灯光,能够带领其他更多实验室的灯光亮着。——— 深圳市第一位院士牛憨笨
采写:记者 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