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代孩子不认识纸币?移动支付全民化有多远

16.11.2015  17:45

下代孩子不认识纸币?移动支付全民化有多远

现在,随便在街上闲逛或者去趟逛超市,都不难看见支付区域显著张贴着的微信或支付宝支付的标签,经过数年的技术发展和观念普及,眼下移动支付可谓走入了千家万户,渗透着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即便是传统的线下支付渠道,也和当年的银联一样正在被移动支付改造。就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在天猫912.17亿的交易额中,无线交易额达到626亿元,占比达到 68.67%,可以笼统地说,近七成的中国网民开始用手机在双十一购物。

使用移动支付的好处一目了然,一是方便快捷,二则可以享受一些优惠措施,这也是微信、支付宝们推广时常用的口号,然而时至今日,我们似乎并没有看到移动支付有扩大化、全民化的局面,相关引爆的风口似乎仍然没有到来,那究竟是什么让移动支付迟迟无法替代钱包成为我们的主流支付手段?马云们为我们描述的美好世界还有多久?

四种主流的移动支付

当前的移动支付主要分为

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两种,所谓近场支付就是直接用手机刷卡的方式坐车、购物等;远程支付是利用短信或网络工具进行的支付。至于怎么运用这两种支付手段,目前也形成了四种不同的移动支付模式:(嫌太过深奥可直接看大标题跳过)

第一种是由以银联为代表的银行系统主导的模式。 银行通过专线与移动运营商进行系统接入,用户通过银行卡帐户进行移动支付,或者将银行帐户与手机帐户绑定。银行为用户提供交易平台和付款途径,移动运营商只为银行和用户提供信息通道,而不参与支付过程,这意味着运营商在其中只扮演了管道的作用。

第二种则是运营商主导的模式。 运营商以用户的手机话费帐户或虚拟帐作为手机支付帐户,直接从用户的话费中扣除移动支付交易费用。这种模式的特点是移动运营商直接与用户联系,不需要银行参与,技术成本较低。但是用户每月的手机话费和移动支付费用很难区分,仅限于移动小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