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代3》:有史以来最出色的一部《碟中谍》

23.07.2014  14:04

  ■方聿南

  恭喜郭敬明,触电触到第三波,终于懂得预告片的正确打开方式了。预告片的要义在于,所见绝不能等于所得。你在预告片看到,四小妞化身猫眼四姐妹,神出鬼没;正片告诉你,这只是发生在她们脑洞里的一场春秋大梦。但仅此一段,已足够凌驾于好莱坞出品的四部电影之上,成为我心目中最合格的《碟中谍》电影。

  嗯,我知道,我喜爱反讽的习惯,大家已经条件反射了。所以这次,我要强调,上述结论是认真的。大家知道,《碟中谍》改编自电视剧,而电视剧有一集叫“业余者”,讲一个酒吧老板无意洞悉了IMF小组的计划,自以为可以从中渔利,结果被这群专家们摆了一道,肠子都悔烂了。我当时想,这种门外汉做间谍惨败的情节,拍成喜剧一定笑果非凡。当然,电视剧不能太闹,但改编的电影完全做得到,可前三部没什么喜剧效果,第四部虽然挺好笑,却都是聪明人装傻的诙谐,不是傻子自视甚高连连碰壁的笑料,令我夙愿难偿,十分失望。

  所以我为阿汤哥扼腕,更要为郭敬明喝彩,他做成了阿汤哥20年都没做到或压根没想过去做的事。《小时代3》这群满脑子间谍梦的小丫头,比所有角色都是职业特工的《富春山居图》,更鲜明地点出了间谍行业的至高真理:当间谍不容易!这本身就是一种杰出成就——试想郭敬明有了两亿美元能拍出什么吧。我认为,阿汤哥有生之年,一定得拍一部门外汉视角的喜剧版《碟中谍》,否则他这辈子的成就,永远比不上郭敬明,顶多在奥斯卡给郭敬明颁奖,然后拿下巴顶住胸口,怒狠狠地瞪他一眼。

  拍到第三部,没有哪个段落比这场差错百出的偷文件,更能一目了然地折射出《小时代》系列的本质。主角们都是20多岁的年纪,演的却是十几岁的少年男女,他们的言行举止,思维方式,以及情感活动,全是属于少年人的。他们玩不转一个守卫不那么森严的安保系统,很正常,那是成年人的玩具,正如这套电影注定不可能博得太多成年观众的欢心。经历过20多岁的成年人,会觉得一切都那么荒唐,那么幼齿,但换个角度,少男少女们才不会察觉到有异样,未来对他们是未知的,充满一切可能的。就好比一百年前的人对当代文明的设想,今天看来肯定幼稚不堪,但不能因此否定前人的智慧;同理,我们也不能否定《小时代》是某种程度上戏剧真实,它与95后们的梦兼容。

  《小时代》越拍越给人一个错觉,友情、爱情都很脆弱,一点点鸡毛蒜皮的事,就可以让他们互骂粗口赏嘴巴,连续闹上几十分钟,要死要活自暴自弃。然后,又仅仅是因为一点外因,他们又猛地团结了,谅解了,生死相伴了,说笑打趣了。这看上去很扯淡,可是怪蜀黍辣阿姨们,回忆一下,许多人年轻时不也这样吗?喜怒无常,冲动冒失,又不断地后悔,向着前一秒还打算共度余生的对象咆哮一通(恭喜柯震东成为马景涛、赵又廷之后台湾第三代咆哮帝!),一赌气把戒指丢进阴沟里(我们通常是一股脑儿删除某人所有联系方式),但转眼就改变主意,厚着脸皮去和好,这不是许多人在青春期都经历过的荒唐但真实的恋爱故事吗?这是特定年龄段情商不稳定必有的表现,不是知识或阅历可以填补的,过来人没什么可鄙视的。我们十几岁时候崇拜的文化偶像,不照样被长辈嗤之以鼻吗?一切都在代代循环,只要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回忆就好。像我一样能欣赏隔代文化的蜀黍阿姨们,可以有多代回忆,我觉得这是一件幸福的事。

  另一件让我很欣慰的事,是郭导不再大规模炫耀男性肉体来袒露他的嗜好,借助的是更艺术化、电影化的手法。用大银幕可以写情书,但从没有哪个导演写得如郭敬明这般含蓄而优雅;发乎情止乎礼,曾经用来指代《小城之春》,从今往后,可以换给《小时代3》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