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10.03.2016  09:42

  9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朱小丹、许勤、钟南山、曾香桂、陈建华、范冬萍等6位全国人大代表在会上相继发言。

  如何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争当结构性改革排头兵?新常态下如何有效治理大气污染?如何帮助农民工打造一个完整的家庭?如何破解大学生“就业难”和小微企业“引才难”的矛盾?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代表们积极发言。

  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市长许勤:

  以创新打造发展新动能

  许勤以扎实的数据展示深圳的变化,强调以创新打造发展新动能,以质量重塑供给新优势。许勤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深圳坚持改革开放创新,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努力推进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2015年深圳GDP超过1.75万亿元,增长8.9%;辖区公共财政收入7238.8亿元,增长30.4%;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4.05%。为更好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许勤建议,加快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推动科研设施、检验检测和数据平台全面向社会开放,并建立反映“双创”成果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壮大发展新动能提供支撑。

  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建设质量强国,加快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在许勤看来,质量标准是新常态下数量型经济向质量型经济转型的核心。他建议构建大质量、大标准体系,制定质量促进法,助推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升,重塑供给新优势。

  许勤还建议,抢抓信息经济、网络经济战略机遇,更加注重以互联网思维、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架构打造新的经济形态,催生更多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抢占新经济发展先机;加快建立反映新经济发展的统计指标体系,更好地适应发展需要。强化消费政策、产业政策、创新政策的协调联动,促进消费、转型、创新“三者互动”,使巨大的消费潜力和创新能力转化为供给侧结构优化的强劲动力。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

  防控污染要关注农村和室内

  钟南山表示,这几年全国空气污染整治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广东,把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工作与整治空气环境污染有机地结合起来,珠三角去年雾霾天气降至21年来最少,空气质量达标率达91.1%,提前两年达到国家空气质量改善考核目标要求。

  钟南山指出,空气污染整治是一项长期任务,防控环境污染,不能只盯着城市、工厂和室外,也要关注农村、家庭和室内。不能单以雾霾及能见度衡量大气污染。比如,臭氧不会造成明显的雾霾,但空气中高浓度的臭氧对健康可造成较大的危害。他建议,要对空气污染防控进行持久的、常态化的管理。要防控臭氧污染,重视室内环境污染。

  钟南山说,欧美发达国家对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整治花了近30年。而经过这3年的大力整治,我国对控制环境污染有了更多的经验成效,他相信只要坚持不懈,用10年左右的时间,就可以收到更明显的成效。

  全国人大代表、东莞市瑞丰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工会主席曾香桂: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曾香桂建议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我国目前约有2.7亿农民工,约5000万农村留守老人和妇女,6000余万留守儿童。实现家庭团圆是农民工发自心底的诉求。”曾香桂说,树立“帮助农民工打造一个完整的家庭”这一目标,可以实现政策导向与农民工需求之间的良性互动。

  曾香桂建议,建立“先城市后社区,先小孩后全家”的农民工“市民化”融合的路线图,将农民工享受均等基本公共服务的资金资源落实到社区,同时着力解决农民工子女进城入学难问题,留守妇女能进城实现家庭团聚。

  目前国家正在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入户城镇,但不少农民工担心在城市不能长期立足,不肯放弃家乡的土地权益,致使落户城市意愿下降。针对这一问题,曾香桂建议采取“农村确权、城市赋权、城乡一体化”的渐进模式,农村在对土地进行确权时保护农民工合法的土地权益,城市落实农民工应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建华:

  把中新广州知识城升为国家级

  陈建华表示,广州在全国、全省发展中努力发挥动力源和增长极的作用,“十二五”期间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以赴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1万亿元,连续27年位居国内城市第3位。

  近期国务院批复了《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将广州定位为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陈建华表示,广州将围绕该规划定位,着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国际航运枢纽、国际航空枢纽、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十三五”期末,广州GDP将达到2.8万亿元。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中继续走在前列。

  陈建华还提出3项具体建议:建议广东自贸试验区南沙片区享受与其他片区相同的政策支持;建议把中新广州知识城上升为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建议加快筹建广州创新型期货交易所。

  全国人大代表、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范冬萍:

  破解中小微企业“引才难

  “人才资源应该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乘法’,如果把企业看成一个有机系统,人才就是企业的造血细胞,可以激活创新,成为企业生长壮大的源泉。”范冬萍心系就业问题,为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与中小微企业“引才难”矛盾建言。

  范冬萍说,她在对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调研中发现了一个悖论:劳动力市场供需“两旺”可又“两难”,作为宝贵人才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急需人才的中小微企业又“引才难”。

  基于这项调研和思考,范冬萍建议,构建高校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创业的共享共赢机制,设立“高校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创业的发展基金”,以项目、奖励、资助等方式吸引人才,允许大学生以创业者身份进入中小微企业就业,并视同创业,从而使接收企业可享受大学生创业扶持优惠的政策。

  “以就业联动创业的方式将二者结合起来,既有利于提升中小微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又将大大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可以说是共享共赢的就业创业模式,值得探索。”范冬萍说。

  她还建议,完善和落实支持中小微企业接收高校毕业生的扶持和服务政策,更加明确政策发文主体与责任主体,避免部门之间相互推诿。同时,完善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系统设计,与大学的类型以及人才培养过程相结合,避免急功近利和碎片化的创业教育,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实干精神、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

 

温国辉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
优化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 推进共建粤中国广州政府
广州市委部署干部监督工作
完善干部监督制度机制提高干部监督工作水平 日中国广州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