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以产业园结盟海法 以水处理技术本土化

29.08.2014  09:33

  ■中以产业园结盟以色列海法工业园,将推动以水处理技术本土化。图为市区污水处理厂(记者 杨泽彬 摄)

   东莞时间网讯 记者昨日从中以产业园获悉,中以产业园已经与在国际上和美国硅谷齐名的以色列海法工业园结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以产业园将成为海法公司在中国唯一的窗口和代表,双方不久之后将签署合作备忘录。与海法工业园结盟后,中以产业园与以色列的合作继续加深,其国际影响力也大大增强。

  共建市场对接平台

  作为我市的四大平台之一,中以产业园的进展一直备受外界关注。中以产业园以中以合作为切入点,致力于打造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水谷”,集聚全球先进水处理技术、人才、企业和优质水处理资本,形成集水处理产业链上下游为一体的新兴产业集群。

  要实现上述目标,承接以色列的水处理技术是重要的一环。中以产业园董事长潘华耿介绍,“目前,中以产业园公司已经在以色列组建了专门的犹太人团队,同时已经或正着手与广州、东莞、佛山、湛江和深圳多市的水投集团建立起战略合作关系,已初步打开了国内的水处理市场,为中以合作实现市场对接建立起基础。

  为加强与以色列的合作,日前,中以产业园与以色列海法工业园结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在对方的园区内互设办事处,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搭建市场对接平台,实现两个园区从顶层研发到市场对接的整个产业链生态。

  潘华耿向记者介绍,海法工业园是以色列排名第一的产业园,聚集了超过百家国际500强企业的研发总部,在国际上与“硅谷”齐名,享有盛誉。“接下来,我们将与海法工业园签订备忘录,最终敲定下来。”潘华耿说。

  实现以色列技术本土化

  由于以色列的环境处理技术处于世界顶尖水平,如果要引进中国,最需要解决的就是技术本土化的难题。中以产业园负责人也向记者表示,中以合作过程中,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如何让以色列的技术适应中国市场。

  在与海法工业园结盟后,中以产业园将加快推动以色列先进水处理技术的本土化进程。“在商业运作上,由于以色列的技术运营成本较高,因此,我们会在产业园内将国际先进技术进行本土化的研发,以此适应中国的市场。”中以产业园招商总监曾汉强说。

  目前,中以产业园已经与以色列多个高校及科研院所达成协议,借助他们的力量,将对以色列的先进技术进行二次转化和改造。“通过与以色列科研机构合作共建研发中心,择优引进以色列的先进水处理技术,结合国内实际需要进行技术创新,提升我国水处理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潘华耿说。

  在技术的本土化落地方面,中以产业园的方式是通过示范项目的带动效应。目前,中以产业园已经把经过二次创新的中以合作示范项目作为重点突破并建立了示范项目。园区现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建成了6个示范项目,包括松山湖尾水提标工程等,全部是将以色列技术改进用于中国,技术含量高而成本更低。

1 2